鄒文懷 - 蔡瀾

鄒文懷 - 蔡瀾

在台灣期間,傳來一個重要的消息,那是邵氏公司發生了大地震,製片經理鄒文懷離開了公司。

鄒先生留給我的印象是笑瞇瞇的,永遠沒有看過他發怒,人很年輕時頭髮已禿,留有小撮髮在頭頂,像日本的奶油公司的廣告的那個嬰兒,戴着很厚的近視眼鏡,本身眼睛已小,更是幾乎看不到瞳孔。

第一次經過香港時,鄒先生還親自駕着車,帶我到太平山頂去看夜景,對着萬家燈火,他說:「可惜再過二十多年就要歸還給大陸,到時的燈光有沒有那麼亮,就不知道了。」

後來在影展時遇到了台灣導演白景瑞,剛從意大利留學回來,拍了《今天不回家》1969一片,非常賣座,鎖定了在台灣影壇的地位。

白景瑞一看到鄒文懷,即刻跑過來向他熱情地握手,「鄒先生,真的是謝謝你了,你人前人後都讚揚我,令我受寵若驚。」

等他走開後,我問鄒文懷:「他真的那麼厲害嗎?」鄒文懷笑着說:「我們身在電影圈,大家的道路不知什麼時候會碰在一齊,說人家好話不要錢的,有一天要用到他們,總是一個好的開始。」

鄒先生就是那麼一個人,永遠深藏不露,也從來沒有敵人。

影展的派對中,一大堆女明星一齊吃飯,鄒先生很會說笑話:「我有一個朋友很喜歡開人家的玩笑,一天,他扮成鬼嚇一個膽小的人,果然把那人嚇得全身發抖,差點口吐白沫,看到那人樣子不對,就除下面具,向那膽小的人說不必怕了,鬼是他扮的。豈知那個人繼續發抖,口顫顫地說:『我…我…我不是怕你。我…我是怕站在你身後那個鬼!』這次倒把那個喜歡開玩笑的人嚇得差點昏過去。」

說完把所有的女明星都笑壞了。

鄒先生的酒量很好,又對紅酒的研究很深,他叫朋友買的年份後來都漲了很多倍,八二年的佳釀出現時,他向人說一定會起價,值得收藏。自己買了好多,家中的買的香港人最愛喝的Pichon Lalande八二年怎麼喝也喝不完,也曾送過我一大箱。

原名鄒定鑫的他,祖籍廣東潮州大埔,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當年的傳說是上海人做生意最精明,在上海生活的潮州人更是厲害,鄒先生就是屬於這種人。

定居於香港之後,因為聖約翰畢業的人英文都十分了得,鄒先生就去《英文虎報》任職體育記者,後來又在美國新聞處主持「美國之音」的廣播。

六先生剛從新加坡來香港,還要到處找一個經理,經好友的推薦,請了鄒先生,在一九五七年加入邵氏集團擔任宣傳部主任,一九六○年中期晉升為製片主任,到了七○年再升為行政總裁。

從大一輩電影人的口中得知,鄒先生對英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修養認識甚深,六先生很多這方面的知識都是由他傳授的,在生活的一切點滴都要和鄒先生商量,這一點我沒有問過六先生,是否事實,有待考證。

但鄒先生有生活情趣倒是真的,他的橋牌打得很好,已是世界比賽的級數,後來也愛上打高爾夫球,在球場上結識不少鉅富和政要,包括李嘉誠。

當製片經理那段期間,一切大小改革都由他處理和決定,記得他的辦公室就在六先生旁邊,門口總是坐滿了要來開戲的導演和其他重要的工作人員,間中來找他找得最頻密的是何莉莉的媽媽,她最愛找鄒先生為莉莉加薪,而鄒先生對我說過:「公司的決策容易解決,最難應付的倒是何媽媽。」

一個職位做久了,總有一些弊病,鄒先生當年有權簽支票給那麼多員工,不必經過六先生同意。

這時候方逸華開始進入邵氏,抓出很多小毛病來,在機構中成立的「採購組」,公司的一切花費,經過她調查和比較下的價格,可以便宜出許多來。

六先生當然也不會反對這種做法,上海人做生意,能省則省,方小姐的權力也一日一日地壯大,但是拍電影,時間最重要,有時因為一點小錢而延遲或耽誤的結果,反而損失更大。

這時鄒先生感到處處遭受到限制,工作上越來越不順利,電影是一門燒銀紙才能滿足觀眾的行業,不是因為省錢才能做得好的。

在維基百科中也有這種記錄:「在一九七○年由於邵氏公司吝嗇的薪金制度,不滿而離職出走的人漸多」。

鄒先生在暗中起義,本來和張徹談好一齊到外邊闖一闖的,張徹心機甚密,在最後一刻還向金庸先生和倪匡扮成到底要不要離開邵氏而決定不了,其實他心中已有答案要留在邵氏的。張徹背叛了鄒文懷,第一次做老闆已經要遭受這重大的打擊,但始終已走了這一步,不能退縮,鄒文懷所創的新天地後來也幾經風波,最後成功,這已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