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着「騰訊親生仔」之名來勢洶洶的微醫,外界看似威風凜凜,卻在上市前夕遭不少早期投資者拋售,稍有不慎隨時接火棒,值得寫出來提早警惕一下。
有關微醫的市場消息非常混亂,對最新估值、上市目標估值眾說紛紜,而按照幾份基金放售微醫的文件,現時不少早期投資者均以介乎60億美元至70億美元放售。
而其上市目標估值也漸見縮水,最新彭博報道也僅為70億美元,相比之前號稱130億至150億美元相距甚遠,而更令人憂慮的是,不少市場人士也對微醫的財務數字可信度抱有懷疑。
但由於微醫始終是「騰訊親生仔」,預料最終招股反應也會熱烈,而由於新股是個講求供應與需求的遊戲,他日掛牌股價表現也難以說準,加上有平安好醫生(1833)和美股Teladoc(TDOC)珠玉在前 ,相信不少散戶也會瞓身以孖展認購。
但香港的新股市場相比幾個月前已明顯冷起來,第二上市的半新股表現平平,百度(9888)、bilibili(9626)表現讓人失望,散戶要贏大錢似乎只能靠處子IPO的新股,但接下來傳聞赴港上市的也未必順如人意。另有傳滴滴出行棄港赴美上市,未知與網約車在香港不合法、滴滴中港跨境車涉違法等因素有否關係。
在馬雲的螞蟻集團出師未捷身先死之後,現時值得全球期待的新股大概只剩下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但這間企業是否堅持在香港上市,就視乎由小米(1810)跳槽至字節跳動的CFO周受資會否有心理陰影,怕再重演一次IPO初期表現差勁,而寧可去美國上市了。
自香港不再是香港,港府和一些官方機構不遺餘力否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不過在資本市場總是用腳投票,客觀現實就是越來越少國際級企業來港上市,香港資本市場也漸漸變成中資塘水滾塘魚的遊戲,只剩下中國特色。
十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