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穿都講潮流

罷穿都講潮流

有一段頗長的時間,我極喜歡穿4XL的淨色T恤,配以俗稱瀨屎褲的超闊低腰牛仔褲,再加一對Air Jordan。當時—大概是十多年前吧,不用上班的日子就會這樣穿,闊身Tee塞滿一整個衣櫃。去街之外,落場打波都要Oversize,訂做球衣時會特別要求要大一號的褲子,過膝屬基本,再長一點就更好了。

每個人,都有些不堪回首的記憶,或照片;那天回老家打開舊電腦硬碟,太太笑得幾乎缺氧。如今回看當然老套,但正如我輩曾為城城的杜拉格斯髮型、具有清潔街道功能的拖地大喇叭牛仔褲、還有「煲」袋和「喪Paul」銀包瘋狂過。客觀上的「型」,其實很大程度與潮流掛勾;如今覺得過時,只因潮流過去,與那些東西是否好看關係不大。坦白說,如今我還是覺得闊身衫褲很型,但自問已沒有膽量再穿上它們走到球場跟隊了,這會令本已頗為成熟的我於街場年輕朋友之間顯得更加成熟。

波衫潮流,當然由球星帶動。上述闊袍大袖,相信大家都猜到是艾華遜(Allen Iverson)年代、千禧年後的產物了。是的,當時剛踏足社會不久,經濟能力比學生年代好;反倒成長時期,未夠財力模仿偶像佐敦(Michael Jordan)的場外衣着,擁有一雙AJ,最多多條啪鈕褲,就已心滿意足。衣着之外還有打球方式,當年明明四野無人都要二段換手上籃,明明有足夠投籃空間又要左右晃動膊頭然後再來fadeaway跳射。2000年後就瘋狂練習花式運球,寧願滯留在此處都要不停地插花;多個三兩載,LBJ加入聯盟,球場上穿貼身衣的大隻仔多了,下身依然是闊身波褲一度。

時至今日,當然全民三分,可是衣着上卻想來想去都想不出甚麼特色,是我太老了吧。以往穿鞋只看潮流,如今則有國度聲言因理念要罷穿外國大牌,就走着瞧。聽聞那些牌子的貨品,於網上減價時段依舊瞬間售光;別太過認真,否則最後地面上除了碎了一地的心,還有遍地眼鏡碎喔。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周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