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枝主日,全球天主教徒在今天彌撒的福音,重讀最著名、最震撼古今的審判。那是場政治審判,審判的即時結果,是宣揚真理和善良的人被釘在十字架上處死。可是,那場迫害,卻使那人代表的真理和善良,超越時空,永久在人世間傳揚。
研究基督教歷史的學者說,當時盛行預言將有救世主降臨拯救以色列,追隨耶穌的信眾,可能相信他就是預言所指的救世主,按照預言會被害處死,但在被害之際,上主會遣派天神打救,殲滅他的敵人,他會將以色列從羅馬人的桎梏釋放出來。但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去,天神並沒有出現,這些追隨者的期望落空了。這麼大的一個打擊,令他們迷惘、失落、充滿無力感,甚至感到絕望。
我於是想,假如當時這些人相信的預言成真,那麼得到救贖的便只是一個民族很可能是短暫的政治解放,然而,隨着他們克服失望而來的精神力量,卻創立了宏偉而恆久,對復活的信仰。
也許,這就是為何聖枝主日彌撒,傳統在領聖體之後會詠唱Te Deum《讚美頌》——我認為是最偉大的讚頌感恩禱文。有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能感受其中振奮人心的力量。但願現時受到挫折、苦難、充滿無力感和絕望的香港人,在此聖枝主日,都能超越眼前的政治局勢,感受到精神上的信念與平安。我不是信徒,然而我相信人類不能沒有精神力量的源泉。藝術、文學、哲學思想,都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令我們看到眼前利益、得失、成敗、苦樂以外的事物。
我忽然醒覺,我一生人其實有「四書」常在左右,就是:莎士比亞全集、紅樓夢、Erskine May’s Parliamentary Practice,和聖經。其中聖經最少看,但鑄入記憶中的情節和詩句,卻一生影響我對事物的看法。莎士比亞是最大氣磅礡的西方文學著作,從最高貴到最卑下,透徹凡人的七情六欲。紅樓夢是一切精緻口味的精品,西方望塵莫及,Erskine May不只集英國上下議院的議會常規慣例的大全,更注釋議會政治的原則和發展過程(尤其是第26版以上的版本);我半生的從政手冊,不外是「議會精神」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