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血噴人】
【本報訊】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連日被中國起底狙擊,該協會的上海辦事處員工昨更以全體員工名義發聲明撐新疆棉,但被質疑不代表總部。事實上,協會去年建議拒用新疆棉,是響應美國國會通過的《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案》,不過,近日中國官媒已將美國塑造成協會背後金主,也沒有回應自前年開始,多家外媒曾到新疆或是一些代工廠採訪,指新疆存在大規模強迫勞動。
總部設於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可持續發展非牟利組織。上海的BCI辦事處昨發聲明指,BCI全體中國地區的工作人員再次重申從未發現一例有關強迫勞動的事件,不過,該聲明的下款為「BCI上海代表處所有員工」,中國網民見到後依舊不賣賬,「閉嘴吧,叫你家大人出來說話﹗」BCI上海代表處在月初已發表一次聲明,當時已有報道指,上海代表處並不等於BCI總部。
中國連日聲討BCI,《環球時報》更指BCI背後的金主是美國,稱美國國際開發署是BCI的重要贊助商、理事會中有大量歐美零售品牌,又引述棉花產業聯盟副理事長王進華稱,BCI與美國、澳洲的棉花協會關係密切,可說是同一陣營;《人民日報》海外版欄目俠客島昨甚至以「抵制新疆棉花,一場設計了一年多的陰謀」來形容事件。
BCI在去年10月發出聲明,其實是響應美國眾議院在去年9月通過的《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案》,該法案禁止進口所有來自新疆的產品,除非能證明它們的供應鏈沒有強迫勞動。而該法案也是因應人權報告及調查報道而出現,當中包括去年3月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發佈的報告,當中指明新疆存在大規模強迫勞動,而Nike和蘋果公司也被點名。在俠客島筆下就指ASPI、美國政府、BCI和品牌商合力「打造」的操作鏈。
事實上,新疆強迫勞動的報道並非只有ASPI。BBC去年12月的報道表示曾試圖訪問新疆庫車市一處於2017年落成的「再教育營」,根據衞星圖像顯示,該座再教育營隔壁為一座全新的工廠,獨立分析人士證實,大批顯然穿着統一顏色制服的人在這兩個處緊密地排隊走動。BBC試圖探訪,但被不明人士追蹤。
《華盛頓郵報》去年3月的調查報道指,一家青島的代工廠裏的維族工人是由新疆政府派遣,他們並非自由選擇前往青島,也不能信教。同年1月的工廠照片顯示,工廠廠區建築群設有哨塔和鐵絲網。
數據顯示,中國是僅次於印度的世界第二大棉花生產國,而新疆棉花產量佔全國棉花產量逾八成。
中方為強調沒有強迫勞動,近日指以機械採棉的農田面積佔全新疆的棉花田68.83%,也不需要大量的「採棉工」,不存在、也不需要強制性動員採棉。但這卻反證新疆有超過三成的棉花田需以農民手採,以前年數字計算,即農民需要手採近1,200萬畝棉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