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商廈空置創新高 樓面等於8幢IFC 比率達11.5% 業界:仍未到頂

全港商廈空置創新高 樓面等於8幢IFC 
比率達11.5% 業界:仍未到頂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本報訊】武漢肺炎重創本港經濟,在家工作模式成為大趨勢,令寫字樓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去年全港寫字樓空置率高達11.5%,創16年新高,涉及樓面更高達1,544萬方呎,創有紀錄以來新高,相當於8幢IFC(中環國際金融中心2期)。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的《香港物業報告2021》初步統計,去年全港寫字樓空置率升至11.5%,與2019年錄得的9%比較,按年升近3個百分點,為2004年錄得11.5%以來的16年新高。

吉舖湧現衰過沙士

去年寫字樓的空置樓面更增至1,544萬平方呎,按年急升近三成,屬有紀錄以來最多;與對上最高峯、2003年錄得的空置樓面1,436平方呎比較,再多7.5%,反映香港經濟情況比當年沙士更差。

近期爆企業棄租潮的甲級商廈更成重災區,去年空置率達11.8%,按年升31%,是繼2009年以來首次升穿一成水平,創2004年後新高,涉及樓面亦有1,028萬方呎,較前年775萬方呎多36%,亦為有紀錄以來最多,空置樓面相當於約8幢約200萬方呎的國際金融中心2期。

此外,差估署指出,2020年私人寫字樓落成量按年大跌74%至74.2萬方呎之餘,使用量更出現負增長,使用量減少308萬方呎,當中近七成來自甲級商廈。

差估署續指,中美緊張關係和嚴峻疫情均令環球經濟狀況轉差,並壓抑本地寫字樓市況,去年樓價全年下跌5.9%,當中甲廈跌幅最顯著,全年跌12.2%,乙廈亦跌近一成。

疫情之下,商舖影響遠比住宅市場大,核心區吉舖湧現。據差估署數據,去年私人商業樓宇(商舖及零售物業)空置量達11.4%,即平均每9間舖就有一間空置,涉及約1,421萬方呎樓面,相比2003年沙士期間的1,079萬方呎,再多逾300萬方呎。

東九龍寫字樓重災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認為,本港寫字樓空置率仍未到頂,因為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WFH)已成新辦公常態,企業未必需要以往的樓面規模去營運,甲級商廈近期出現不少大型企業退租,令寫字樓空置率加劇。當中,東九龍區寫字樓空置情況嚴重,令租金持續下跌,張翹楚認為暫時未見有回升的迹象。

另一方面,寫字樓的供應卻越來越多,未來多個港島新建商廈將陸續落成,例如中環美利道停車場大廈重建成甲級寫字樓等,新供應增加而需求卻下跌,保守估計2022年寫字樓空置率會達15%創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