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或需數周 每日損失746億  蘇彝士運河有排塞

救援或需數周 每日損失746億 
蘇彝士運河有排塞

擱淺於埃及蘇彝士運河、阻擋整條河道超過56小時的台灣長榮巨型貨輪長賜號(EVER GIVEN)仍未脫困。早前外媒報道稱,該船部份脫淺,沿岸線移動。惟據船舶即時定位追蹤網站顯示,長賜號仍斜向卡在河道上。租用該船的台灣長榮海運表示,日本船東與蘇彝士運河管理局(SCA)已尋求荷蘭專業救援團隊Boskalis協助。救援團隊則估計,需數日甚至數周,才能完成救援。

20萬噸級貨櫃輪長賜號仍然被困,由於船身完全阻擋蘇彝士運河來回兩條航道,繼早前過百艘船被阻塞後,昨日在運河兩端出入口等候通行的船隻,已增至185艘。全球貨物運輸因此嚴重受阻,載運的貨物包括活體動物、石油和糧食,其中40艘船載運穀物、水泥等乾貨,另有17艘是運油輪。許多國家亦仰賴運河加速運輸日常用品,包括用於取暖的丙烷,及供食用的農作物。

■埃及官員到場視察。

台貨輪脫淺失敗

彭博報道指,巴西木漿製造商SUZANO主要仰賴散裝貨輪運輸廁紙的原材料木漿,該公司執行長Walter Schalka警告,運河事故後大型貨輪需求激增,貨運壓力已轉嫁到散裝船,該公司的木漿未來可能延遲出貨;如問題繼續惡化,後果則是木漿貿易中斷,廁紙製造業者倘無充足木漿庫存,最終或影響廁紙供應。

蘇彝士運河大塞船打亂全球貿易,或涉賠償問題。長榮海運董事長張衍義表示,長賜號為租船,「致船舶造成損害都是船東的責任,本次意外亦是如此」。

船東日本正榮汽船株式會社則發聲明致歉;又表示正與地方政府及航運管理公司貝仕船舶合作,會讓長賜號盡快脫困,不過該公司表示處境「極為困難」。有外媒就估計今次事故造成每日貿易損失達96億美元(746億港元),長賜號船東和保險商或面臨數以百萬計索償。

長賜號脫困無期,Boskalis執行長Peter Berdowski表示,無法排除可能耗時數星期,才能解救貨輪;又形容該船如同「擱淺的巨大鯨魚」,船體壓在沙上重量極大,或需移走船上貨物減重。長榮稍後亦發聲明,澄清貨輪擱淺前,並無早前外界消息所指的停電;而船東已指派來自荷蘭及日本的兩隊海上專業救助團隊登船,正與船長和SCA 研究浮船方案,盡全力協助長賜號盡早脫困。不過,長賜號情況不樂觀,至昨晚,貝仕船舶表示埃及時間周四上午8時曾試圖讓長賜號脫淺,但失敗收場,稍晚會再嘗試。

台灣蘋果新聞/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