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聖嘆從無剪存自己發表的專欄文章習慣,他當年發表在新生晚報的專欄「儒林清話」得以集結成書是他的讀者黃俊東(筆名克亮)一天天有心剪貼而成,黃俊東曾是明報編輯,也是一位專欄作者;只有像他這樣肯剪貼喜愛作家作品的人,儒林清話得以保存再度問世成為今日之「新文學家回想錄」,可惜的是今聖嘆年壽八十有一,否則能親眼目睹孫兒女的成長,也見證當年為他送稿的兒子今天的成就。
還記得在多年前程鼎一召集的飯局,當他知道我是少數曾與今聖嘆相識的人,親切的喊我一聲阿姨並在閒聊中提起當年往事趣事,曾奉母命多次到夜總會酒樓催促父親回家的往事。印象中今聖嘆仍保留海派文人詩酒風流,文如其人的灑脫奔放,自成一格,不知如何,見到他會令我想起孩提時曾在上海見過的外公趙苕狂,迄今已無任何記憶,只從母親口中得知外公狂到連筆名也帶上一個狂字。一回有幸得遇哥倫比亞大學黃德威博士,這位夏志清教授的高足提起他學生中有人專門去研究民初文人曾主編「紅玫瑰」的趙苕狂,可算冷門人物研究。
老一輩的文人恃才傲物;詩酒風流、嘻笑怒罵皆成文章,七十年代的前輩文人中今聖歎是為表表者。
當年印書的余志剛及編輯戴天、翁靈文都是讀書人又有俊東兄推荐保存才有此書初版,今逢文字媒體沒落的網絡年代,由大導吳思遠玉成而出版,可算完成一段文壇佳話。
才子作者早已作古,仍在世的戴天余志剛黃俊東等是人在天涯,從各自飄泊到在異國安享晚年,若收到新出版的書欣慰之餘微笑浮一大白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