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衞局局長陳肇始上星期說,若接種率未如理想,會考慮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不過,若接種率理想,巿民又肯使用「安心出行」,當局會考慮放寬食肆等限制。早兩日又有外媒爆料,指政務司長張建宗態度強硬,聲稱任何重大放寬之前,香港要有一半人接種疫苗。
先稍為回帶一下。當疫苗未到港,政府的防疫政策與確診人數多少有點關係:若見數字回落,政策會有點放寬,待疫情轉壞,政策才再次收緊。姑勿論限聚政策是否有效控制疫情,至少市民和商戶都預期,可以望確診數字打卦,大概知道政策何時有望放寬。
一味靠嚇的防疫政策,問題不只在以正常生活和經濟活動威脅市民,而在防疫政策鬆緊的指標,無端由過去的確診數字,變成今天的接種率。根據一眾政府官員的說法,就算香港未來幾星期甚至幾個月確診人數維持低水平,只要接種不夠積極,也會一直限聚下去,繼續要全香港付出沉重的經濟成本。箇中邏輯,實在不能參透。
這些戰鬥力甚強的言論,都是在復必泰停打之前發表的。經過「瑕疵」事件,除了接種進程會受到延誤,本來有意預約打針的市民,難免會變得更謹慎,接種率升勢很可能減慢。既然接種率跟防疫政策掛鈎,這時候是否要再次收緊措施,直至市民被嚇怕為止?
曾國平
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