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全世界都很懷念80年代,荷李活有《神奇女俠1984》(Wonder Woman 1984),韓劇有《請回答1988》,台灣上月開播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也以80年代做背景,更以超過2,000萬港元,重新建構1992年已經拆卸的中華商場,帶來頗大迴響,亦創下高收視。
位於西門町的中華商場,是不少台灣人70、80年代的集體回憶,可以說是我們大笪地、黃金商場及旺角荷李活中心的混合體,內裏集合各種平民商品店舖,不少店舖以家庭式經營,前舖後居,當中鄰里關係則像香港屋邨,親密得來是非多多。劇集以商場出現一個神秘的魔術師,展現各店舖各家庭的小故事,加點奇幻元素,講出那年代台灣年輕人的成長經歷。
身為香港觀眾,會有種奇怪的感覺,既熟悉又陌生,因為台灣是華語社會,和香港鄰近,很多回憶都是共通。例如看的都是那些漫畫,玩的都是任天堂,其中在商場出現的街機,玩鹹濕遊戲《麻雀學園》,以按H做出下流動作,亦曾在香港盛行。而被打手板體罰,割包皮後痛苦萬分,也是兩地小朋友的共同煩惱。
不過兩地生活當然會有差異,劇集尤其反映,當時台灣社會籠罩白色恐怖,老師要學生檢舉父母,商場隱藏特務,有店舖偷賣禁書,老闆放火燒毀更意外導致全家死,生活在80年代的香港人,就沒有這種政治問題。不過亦有台灣網友指出,社會上政治打壓最嚴重於50、60年代,到80年代已完全消失,當年逛商場純粹吃喝玩樂,質疑導演硬加不合時代的情節,背後另有目的。
劇集改編自台灣著名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導演楊雅喆又曾以電影《血觀音》及《女朋友。男朋友》獲獎無數,分別令惠英紅及桂綸鎂當上金馬影后,所以牌面一打出來就受盡掌聲,只是劇集雖然懷舊片段有趣,服裝、音樂花盡心思,但因沒有主體故事,劇情略嫌空洞薄弱,追看性不高,就算演員用心演繹,發揮機會都不大。當中最搶眼的,竟然是由我們袁富華客串演出其中一間西裝店老闆,一舉手一投足完全裁縫上身,光芒四射。大概是香港演員習慣拍合拍片,已學懂在亂七八糟的故事中表現自己。
撰文:翁可人
本欄逢周五刊出
酷愛煲劇睇戲,冷門熱門乜都殺,小說《師戀高校》及《87年12歲條女失咗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