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爛主義」的戰狼中國(沈舟)

「比爛主義」的戰狼中國(沈舟)

楊潔篪率隊赴阿拉斯加參加中美高層會談,其言論被央視吹捧為「霸氣」,讓世界再次目睹了中國戰狼風貌。不同以往的是,這次是作為國家級領導人的楊先生,一改當年他作為票友演唱蘇州評彈《庵堂認母》中「我卻是個伶仃孤苦人」的柔弱形象,而成為萬眾追捧的「鐵漢網紅」,完成了從下到上,以「比爛主義」塑造出的戰狼中國形象。

「比爛主義」是滕彪先生對Whataboutism一詞的繙譯,來自於冷戰期間,蘇聯官僚針對美方的批評,常常無話可說,最終訴諸於「那美國的……又怎麼說?」(What about……)這樣的反詰。如這次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指出中國在新疆、香港等問題上違反人權的作法,楊潔篪卻反駁說美國國內在人權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並指它們不是在過去四年內才出現的。針對布林肯談到中國對美網路攻擊,楊潔篪反唇相譏「無論是發動網路攻擊的能力,還是可以部署的技術,美國都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你不能把這個問題歸咎於別人。」中國的人權問題是不是事實,對美的網路攻擊存不存在,中方避而不談,只要美國也存在這些問題,中方的問題就可忽略不計。正如《韋氏詞典》解釋Whataboutism的那樣:「If everyone is guilty of something, is no one guilty of anything?」

偽君子的「反邏輯利器」

近90年前,魯迅就諷刺過這種比爛主義的詭辯術,在〈外國也有〉文中,他寫到「凡中國所有的,外國也都有。外國人說中國多臭蟲,但西洋也有臭蟲。」藉此批判當時的中國人,在面對批評時會聲稱他國也有相同錯誤,來掩飾自己過錯。而美國也有比爛者,比如特朗普反對者說:「他對待女性的行為很可惡。」其支持者則反問:「那克林頓不也一樣?」幸而這次布林肯沒有加入比爛行列,面對中方責難,他坦承美國並不完美,「我們會犯錯,我們會逆轉,我們會後退。但縱觀歷史,我們所做的就是公開、透明地面對這些挑戰,而不是試圖忽視它們,不是試圖假裝它們不存在,不是試圖掩蓋它們。」三個不是,其實是在批評中共一直在忽視、假裝和掩蓋自己的錯誤。

在中國比爛主義龐大隊伍中有糊塗者,也有明白人。對於民粹「愛國者」而言,愛由「恨」生,不糊塗則「愛」之不深。而對中共高層來講,他們深諳「以國托黨」的政治策略,難怪楊潔篪在會談中再次強調「中國領導人得到了中國人的廣泛支持」。但他們更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味比爛,中國遲早會成為又一個義和團留下的爛攤子。所以在阿拉斯加的第一次高調、公開的戲劇性亮相後,中美又閉門進行了務實的會談,終於可宣稱「雙方進行了坦誠、建設性交流。這次對話是有益的」。

比爛主義是破壞性的,而非建設性的,中共心知肚明。但只要它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而需要對真相予以掩蓋,比爛主義永遠是其難以捨棄的反邏輯利器,戰狼中國必定會再度咆哮在世界舞台上。

沈舟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