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眠有期●體力透支利叠利 午睡快叉有冇效? 瞓晏覺會「走電」 補眠更難眠

眠眠有期●體力透支利叠利 午睡快叉有冇效?
瞓晏覺會「走電」 補眠更難眠

香港人出名愛返工,因為返工而睡眠不足已不是新聞。睡不飽,有人會放假時睡一整天補回睡眠時間,有人只求午膳用15分鐘小睡片刻充電,種種方法又是否真可讓我們精神一點?

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二〇二〇年曾調查香港市民在二〇一九年的失眠情況,發現每十名市民中有6.8名有失眠問題,不論有沒有失眠問題,四成市民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

銀行家Chris Or曾在世界各地工作,他認為在港工作比其他地方忙碌,每天正職上班近十小時,加上要兼職教書,有時下班後更要再多工作三小時。太忙碌時,他一星期大約有兩、三天午膳時間會到共享休憩空間補眠或休息,月花千多元。「我的工作節奏比較快,每天要兼顧的事較多,所以午膳時休息一下,再重新出去工作時,效率會高很多。」

銀行家買nap 瞓醒對數字更敏感

Chris現時每天的職責是看股市,要留意各地市場,每天睡六小時,雖然自覺壓力不大,睡得也不算差,到休憩空間take a nap卻很有用,「始終工時比較長,在這兒有喘氣的機會,一天有十多個小時要工作的話,中間剛好有少許時間休息一下,加上這兒距離公司不遠,只有三分鐘步程,彈性較大,有需要時就會來。休息後你的專注力,還有對數字的敏感度都會變高。」

共享休憩空間「研夢社」創辦人Alex Kot指,最旺場一定是午膳時間十二時至二時,那是港人寶貴的時間,最多人補眠。他們在床上安裝了睡眠感應器,可以量度客人的睡眠狀態,提供睡眠報告,最近他們開始向相熟客人提供諮詢服務。「我們會分析客人當天喝了多少咖啡,有沒有喝酒,有很多不同因素影響你的睡眠質素,我們會嘗試提供意見,如何睡得好一點。暫時觀察到香港人普遍因為都市壓力、要謀生,腦袋停不下來,總有些事情擔憂,令很多人睡眠質素差。」

日做十六小時 廚師椅子當睡床

「燒邦特色燒烤」老闆阿邦入廚二十四年,以往工時已很長,做過的中菜館一般有「落場」時間,大約三小時,他會預先收集紙皮,落場時到停車場或公園等地方坐下小睡片刻,「衞生環境一定不太好,特別是後欄的確很難頂,但要休息也沒甚麼辦法。」他以前不時遭驅趕,公園保安員也會拍醒他,阿邦只好枱布當被子,落場時索性在公司坐下歇歇,甚至寧可不睡,用落場時間練習做菜。

二〇一八年,他自立門戶做私房菜,每天早上七時就要準時到天后店做準備,日做十六至十八小時,有時預備好食材,把幾張椅子併起來,放在廚房當睡床,「其實也睡不好,有時會眼光光,但是要有狀態、有精神才做到菜,就惟有閉目養神。」疫情未息,食肆早前只許營業半天,本來只做夜市的他也會不定期按客人要求開午市,令他作息時間變得更不定時,有時會從早上工作到下午三時才可以睡一睡,「做廚是虐待自己的工作,真的很操勞。」

護士自小失眠 食藥小睡當充電

公立醫院護士Fion入行七年,自中學已有失眠問題,工作環境更令她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難以入眠,「公立醫院非常忙碌,有時工作期間要急救,所有腎上腺素一下子逼出來,即使凌晨回家攤在床上,仍是眼光光,滾來滾去,心情不能平復,差不多二時、三時也睡不着,卻又要早上五時起床上班。」

身為護士,她明白輪班工作前應該要充足休息,只好服用低劑量的傷風感冒藥,令自己有一點睡意,卻試過回到工作崗位時藥效未過,反而不能集中,「有時在床上等得很煩躁,不知怎辦,就去吃藥,有時卻差不多三時才睡得着,五時鬧鐘又響了。沒錯是睡得到,但是睡眠質素不好,也不夠精神上班,這樣持續了大約半年。」初入行她更曾因失眠要「直踩」兩更,周末再一次過睡十小時補眠。不過她認為自己踏入三十歲後,已難以維持這個狀態,每天至少都要睡三到四小時,現在家中需要長期設置全黑環境,讓自己較易入睡。她又學習冥想,兼且「偷用」上班吃飯時間,在茶水間快速入睡補眠,「真的撐不住,若太睏惟有在吃飯時間用十五分鐘吃個杯麵,吃完立即睡一睡。這真的很神奇,因為你極疲累時,趴下來只是睡十五分鐘到半小時,醒來時卻突然像立即充電一樣,很有用!」

睡眠研究權威:釀社交時差更辛苦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教授研究睡眠逾三十年,認為補眠始終並非好事,「有句電影對白『出得嚟行,預咗要還』,所以星期一至五睡很少,只有三、四小時,但星期六日就睡很多,長期債項始終是利叠利,研究顯示對糖尿,對血壓高、情緒病有影響。假設你補眠不是補很多,只比平日多睡數小時,就會出現『社交時差』,就像去紐約、倫敦會有時差一樣,所以星期日睡多了,到星期一上班上學就很辛苦了,即所謂憂鬱星期一(Monday Blues)。」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副教授陳詠欣醫生補充,一般人以為自己容易入睡就誤以為是渴睡症,其實大多只是因為睡眠時間過少而打盹,或患有睡眠窒息症,要確診渴睡症,必須經過評估。

榮潤國教授認為很多香港人要輪班工作,睡不定時,「這些情況下可幫助自己,例如下班時戴太陽眼鏡、在家中製造如晚上般的環境,拉上窗簾。」如果晚上睡眠狀態良好但睡眠時間不足的,他建議在下午小睡片刻,不過失眠者則不應補眠,因為會令睡眠問題加劇,「power nap好像很有效率,日間睡一睡就精神,但問題是這些能量過幾小時就沒了,很快就會『走電』。而且有些人不可以補眠,失眠的人瞓晏覺後,晚上睡眠狀態就越差。」榮教授說,最近十年睡眠研究有很多突破性的發展,理解人為何要睡覺,「某程度上可以說是洗一次澡,讓神經細胞可以休息。睡眠不是一個靜止狀態,它是活躍狀態,幫助你鞏固記憶、排毒、休息,很多時人們就會有誤解以為是浪費時間,其實睡得少不是好事。」

Fion為了睡得更好,於是學習冥想,又利用午飯時間在茶水間「15分鐘快叉」補眠。

燒烤店老闆阿邦把幾張椅子併在一起,放在廚房內就當睡床。

Chris Or的銀行工作每日上班近10小時,加上要兼職教書,有時下班後要多做3小時工作。

Alex Kot觀察到香港人普遍因為都市壓力導致睡眠質素差,因而開設共享休憩空間讓打工仔減壓。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教授。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副教授陳詠欣醫生。

記者:黃曉婷

攝影:張洛晞、周芝瑩、鄭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