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者責任制 組織倡紙包飲品納規管

生產者責任制 組織倡紙包飲品納規管

【本報訊】本港一年有多達27,374公噸紙包飲品盒被棄置堆填區,重量相等於1,825架雙層巴士。惟政府現時只針對膠樽推行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制公眾諮詢,未有涵蓋紙包飲品盒。環保組織擔心飲品生產商會因此將樽裝飲品改用紙盒或其他較難循環再造的包裝,避開政府的徵費,製造更多垃圾,促請政府將紙包飲品盒一併納入計劃。

紙包飲品盒回收場「喵坊」及由回收商、生產商、環團組成聯盟的「免廢暢飲」,推動將紙包飲品盒一併納入計劃。喵坊營運總裁葉文琪稱,環保署官員以本港下游回收設施不足以處理大量紙包飲品盒,加上市民普遍未懂得妥善處理用過的紙包盒,回收過程或會引起衞生問題為由,暫無計劃將紙包飲品盒納入生產者責任制。

回收廠有大量空間處理

葉指市民交來的紙包盒中,99%已清潔乾淨,若政府推高回收量,回收商便可更頻密地收集紙包盒,減少長期堆積帶來的衞生問題。葉稱現時本港每日的飲品包裝垃圾中,17%為紙包盒,以其回收廠為例,每日可處理20公噸紙包飲品盒,惟目前回收量只佔一成,即約涉及15萬個紙包飲品盒,認為回收廠仍有大量空間可處理更多紙包盒,批評政府無視回收商的存在。

喵坊2019年11月至今年1月共收集了逾1,600萬個紙包飲品盒,從中抽出紙纖維並送到外地,循環再造成紙皮箱、紙袋、文具及貓砂等有用的物品。

免廢暢飲主席司馬文促請政府將所有飲料包裝一併納入生產者責任制,並為各類型包裝設定不同的實施時間表,否則以逐項包裝諮詢立法,可能要多花五至十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