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告訴我們120年前因為偉大「扶清滅洋」事業,結果導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清朝太后皇帝倉皇出逃,最後訂下《辛丑和約》。120年後,中共不再是衰弱的晚清了,在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後,在國內大肆宣傳「今時唔同往日」。當時他們知道會談之後,歐盟就新疆問題會作出制裁,於是便提早定調,到歐盟制裁新疆官員名單出台,外交部便按劇本演出,發言人華春瑩指這幾個國家根本不配當「人權教師爺」,又希望他們明白「今天的中國,不是伊拉克,不是利比亞,也不是敍利亞,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國」,「外國列強架起幾門大炮就能打開中國大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隨即宣佈反制措施,制裁歐洲議會十人及四個實體組織,事件也令中歐關係陷入低點。歐洲議會臨時決定取消原定《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會。協定本是為了突破特朗普貿易戰,拉攏歐盟的分化手段,為爭取在美國大選前簽署,中共作出重要讓步,如今也將毀了。
今天的確不是120年前的辛丑,歷史也不會100%簡單重複。首先八國聯軍時的義和團是真心膠,沒有美國綠卡,家人不在美國也沒有物業。至於那八大侵略帝國主義者,只是軍人、政客,背後沒有國民的反華情緒支持。120年後再受西方民主國家圍攻,中共的「反西方狂熱民族主義」根本無法身體力行,與「扶清滅洋」的義和團相比,中共只是擺出一種政治姿態,對內而非對外,目的是為2022年習近平永續執政造勢。在這點上,才是120年義和團之亂的「永劫回歸」。「反西方狂熱民族主義」是最能夠團結內地民眾的民粹手段,19世紀世界三大帝國同時沒落,分別是沙俄、鄂圖曼土耳其及中國大清,普京、埃爾多安及習近平不約而同打着「偉大民族復興」的反西方旗幟變身為民粹獨裁者,鞏固自己永續執政。
從西方角度而言,歐盟加入制裁背後有民意基礎,與120年前八國聯軍有很大分別。去年初疫症蔓延全世界,至今已超過200萬人死亡,但中共仍幻想借疫症來實現大國崛起美夢,世界看在眼裏,哪有不出現厭中仇共情緒?香港及新疆,是在厭中仇共下才成為西方世界的政治議題。現在問題是究竟原本只是擺擺姿態反西方的「民粹慈禧」,會否最後弄假成真呢?
回看120年前究竟發生甚麼事,令慈禧向西方宣戰。答案是權鬥內政。慈禧想的只是永續垂簾聽政,她根本不在意山東拳民搞甚麼「扶清滅洋」,她在意的是戊戌維新後一直挑戰「慈禧體制」的清宗室勢力代表端親王載漪,「義和團反西方」其實是載漪的旗幟。戊戌維新失敗,宗室勢力向慈禧問責,她妥協之下立了載漪次子溥儁做大阿哥。很多人一直認為西方公使阻止廢光緒行動,激怒慈禧導致宣戰,但大家有否想過,她真心想廢光緒嗎?之後慈禧可永續執政嗎?慈禧惟有以義和團之亂送載漪溥儁一程,結果是辛丑年八國聯軍首號戰犯載漪及大阿哥溥儁流放西北,而慈禧則繼續執政至死,死前毒殺光緒。導致八國聯軍是滿洲執政集團內鬥,而反西方民族主義不過是當年慈禧永續執政工程的外衣。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