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全球研究發現,武肺患者如於確診六周內接受外科手術,死亡風險達3.6%,較非武肺病人高出1.5倍,直至第七周才回落至與非武肺病人的一般死亡風險水平。研究團隊建議武肺病人的外科手術應延期至確診第七周或之後進行,如有持續病徵,更須進一步延期。
今次研究由英國伯明翰大學專家領導,全球逾1.5萬名外科專家參與,包括45名來自香港中大醫學院專家及醫管局新東聯網醫生。研究收集來自116個國家共1,674間醫院的逾14萬個病人數據,全部去年10月曾在醫院接受手術。其中3,137名病人於手術前確診武肺,手術日期與確診日期相隔時間各有不同;其餘約13.7萬名病人則沒有感染武肺。
研究發現,病人如確診武肺後六周內、症狀尚未消退下接受手術,死亡風險較高,越接近確診日期接受手術,相關死亡風險越高。如病人確診後四周內進行手術,死亡風險達4%;如確診後五至六周進行手術,死亡風險為3.6%,較非武肺病人術後死亡風險的1.5%高出1.5倍;如病人確診後七周或以後才接受手術,死亡風險可降至1.5%,與非確診者相若。研究結果最近於國際學術期刊《Anaesthesia》發表。
研究團隊指病人如持續有病徵,即使確診七周後才進行手術,死亡率仍高達6%;相反,如病徵消退或一直無病徵,死亡率相對較低,分別為2.4%及1.3%。團隊建議在平衡病人健康狀況及接受手術的逼切程度下,武肺病人的手術應推遲至確診七周後才進行,有持續病徵的病人更應進一步推遲手術。
團隊成員、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二葉香織表示,曾有國際研究指武肺病人術後容易出現肺部併發症,增加死亡風險。雖然國際指引建議延後武肺患者的手術,但延期時間一直未有定論,今次研究提出一個較理想的延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