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保你】劣質銷售手法攻港 - 金堅

【保理保你】劣質銷售手法攻港 - 金堅

2008年雷曼爆煲,觸發全球金融海嘯,自此以後,證監會和金管局不斷收緊對銷售金融產品的監管,包括需要錄音和放蛇搜證等,香港金融業的銷售手法的確有所改善。但現在在中港大融合的趨勢下,會否出現「河水污染井水」呢?筆者分享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

在疫情前,我陪80多歲的伯父回鄉探親,他在內地一間中資銀行有過千萬元人民幣定期存款,當時,我陪他到銀行辦理續期事宜,銀行的RM極力推介我伯父購買他們的理財產品。由於這個RM是鄉親的朋友,最後給面子買一些捧捧場。奇怪的事開始發生:那位RM帶我們上樓,進入一間房,房內有一台電腦,RM即時為我伯父開通網上理財,除了設定密碼外,所有按鍵步驟都一手由RM操作。我抱着懷疑的態度問RM為甚麼要這樣做,她平淡地說:「我們現時買理財產品要進行『雙錄』,即是又要錄音、又要錄影,現在這個做法當客戶自己上網購買產品,不用『雙錄』,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聰明的RM用這種簡單的方法便KO了內地嚴苛的銷售監管。最後該RM還說這個做法已經是行內的「潛規則」,是普遍的做法。

回來香港後,幾個月前因一次業務關係,朋友帶我去銀行開戶,真不巧,又是這間中資銀行(香港的子公司)。接待我們的RM暗示要買產品才可以開戶,我無奈地選擇買基金。這個RM馬上帶我去大堂的一部電腦,歷史又重演:由開通網上理財到買基金,除了設立密碼外,RM一手包辦,所有合規的銷售流程都跳過了。之後他說:「網上交易佣金會平啲。」

我在反思:香港銀行界早已被中資買起,經營的文化亦慢慢大陸化,莫非這是河水和井水滙合的歷史宿命?哀哉!

金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