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公信政府拖累疫苗接種(梁啟智)

低公信政府拖累疫苗接種(梁啟智)

全球疫情一周年,難得科學昌明疫苗開發迅速,為疫情結束帶來曙光。然而香港自上月底開始疫苗接種以來,市民反應並不熱烈,按當前進度恐怕要花接近一年才能做到全民接種。環顧世界各地,要說服香港人接種疫苗似乎特別困難。是疫苗有問題嗎?還是香港人有問題?我認為兩者都不是。問題是香港人對香港政府沒信心,連帶打擊了疫苗接種。

在討論香港的情況之前,讓我先分享幾個美國疫苗接種的故事。

自從復必泰於1月起在美國廣泛接種後,各地注射中心發現雖然指引列明每個小玻璃瓶的容量為五劑疫苗,實際上如果用上較準確的設備能足夠抽到六劑疫苗出來。一時間,各地醫護人員奔走相告這個發現,畢竟能這樣做的話疫苗供應就可以即時大增兩成。最後藥廠向政府補交文件,說明在甚麼情況下可以從小玻璃瓶中抽到六劑出來。

另一個和分發疫苗相關的故事來自侯斯頓。有接種莫德納疫苗的中心發現有十劑已經開封的疫苗尚未使用,如果在當天關門前不用掉的話就會過期。負責的醫生即時找了十個人來接種,卻因此被當地政府即時解僱,還要告他「偷」了十劑疫苗。事件引發群情洶湧,法院最後以醫生專業判斷為由駁回訴訟。

從上面的兩個故事可見,美國人對疫苗接種十分踴躍,無論是醫護人員和公眾對疫苗都十分珍惜。上述故事比較正面,也有些故事是比較負面的。過去三個月來,不時傳出有富人以各種手段賄賂醫護人員讓他們可以打尖,又有醫院讓大額捐款者優先打疫苗。在洛杉磯,有富人不知為何拿到本來預留給弱勢社區的預約號碼,變相拿走了窮人的疫苗配額。

美國一針難求的同時,香港的疫苗接種預約卻未見爆滿,無論是科興或是復必泰都有大量檔期可供預約。

市民對科興有所擔憂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早前審批在港使用的過程引發不少爭議。但連帶復必泰也沒有被市民一掃而空,其他國家得知的話恐怕會感到不可思議。

復必泰已有大量實證研究基礎,無論有效度和安全度都表現出色,市民實在不用過於擔憂。美國至今已接種超過一億劑疫苗,每天平均接種200多萬劑,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復必泰或利用同類技術的莫德納。若說有何嚴重的即時副作用,美國那邊早已試得清清楚楚。至於有否潛藏的長遠副作用,相關科學研究其實已有數十年歷史,科學家對疫苗注射後於身體內的反應已有相當透徹的認識。與此同時,不打疫苗不是一個選擇,每天過百宗的大爆發隨時都會重來,不是做好個人衞生就可以完全避免。就算自己不擔心染病,為了保護社會中抵抗力較弱的社群,盡快達到群體免疫應當是香港人的共同目標。

審批過程嚴重打擊市民信心

話雖如此,我對香港人暫時對接種疫苗不太熱衷亦能諒解,畢竟政府的疫苗審批過程嚴重打擊了市民的信心。民意調查顯示現時有半數市民對政府不信任,去年的數字更曾一度高達七成。在此背景下,疫苗審批理應比謹慎更謹慎,以確保市民信心。奈何政府在沒有第三期數據和世衞推薦之下批准使用科興,使得公眾對注射疫苗大失信心,連帶獲世界各地認可的復必泰也被拖累。長此下去,香港的疫情將會不必要地被拖長。

事到如今,政府有必要作出補救措施,盡快提高市民接種疫苗的意欲。舉個例,低下階層市民手停口停,未必有時間去接種疫苗,亦可能擔心接種後的暫時不適會影響工作。政府可考慮提供少量補助,或容許市民以接種疫苗證明換取一天有薪假期,即可減輕相關疑慮。

此外,世界各地已開始討論以已接種疫苗作為通關條件,政府應從速與一些香港人熱門的出行目的地(例如日本和泰國)探討相關安排。當然,對方願意承認哪一種疫苗則是該國內政,香港政府在此事上應客隨主便,能爭取到多少便多少,千萬不要把議題政治化,免得一拍兩散。

疫症面前,健康第一。政府應立即放下過去數年以鬥爭為綱的施政方針,明白市民質疑政府本來就是天公地道。與其責備市民拒絕信任政府,不如老老實實做好本份,把市民的信任重新贏回來吧。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