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何時了】
【本報訊】本港自上月26日啟動接種疫苗計劃,至今有八宗接種後死亡個案,包括七宗涉科興及一宗涉BioNTech復必泰,接種預約隨即大幅下滑,前日僅為名額上限一半。在中央要求做好抗疫的硬指標下,林鄭政府出招救亡,統籌接種計劃的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預告,將把優先接種年齡降至16歲,並研究放寬打針者的防疫措施等,利誘更多人打針。有政黨認為政府首要是建立市民對接種疫苗的信心,而非「谷人數」。
翻查資料,3月16日政府將優先接種組別降至30歲及擴大至外傭等後,當日網上預約接種科興及復必泰人士分別30,800人及113,200人。惟發生多宗接種後死亡及嚴重事故後,預約人數明顯下跌,科興及復必泰一度跌至每日僅4,100人及9,400人。
聶德權昨接受電台訪問時承認,前日有2.5萬人接種,僅為每日5萬人上限的一半,為加快接種率,將進一步放寬優先群組,包括30歲以下人士,「快㗎喇,好快㗎喇」,最終目標是16歲以上市民均可接種,當局會適時公佈。
當局亦正考慮利誘措施,例如放寬本地社交距離措施,以及海外出遊和往返內地等,聶稱「希望有啲咁嘅措施出台,打疫苗同唔打係有分別」。他指該兩款疫苗將在半年內分六批到港,因受儲存空間影響,需市民積極接種,以騰出空間接收新一批疫苗。本報向衞生署查詢疫苗存貨,未獲回覆。
特首林鄭月娥昨早稱暫時逾36萬人已打針,如條件許可,樂意將接種群組開放至16至30歲人士。至於市民接種兩劑疫苗後會否可與其他地方相互認可通關,她稱當局會研究爭取。
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指,政府擬將接種年齡降至16歲,「好明顯為谷數」,認為政府首要是建立市民信心而非擴大接種組別,「只係靠放寬打針解決唔到信心問題,要有好具體嘅數據,例如比較長期病患接種同無接種嘅相關病發率係咪差唔多,先會令市民有信心」。
政府疫苗接種計劃專責工作小組成員、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亦配合利誘市民打針,指政府考慮放寬院舍探訪安排,若探訪者與院友均已打針,或可安排於院舍指定通風房間內戴口罩見面。他稱,首批10間安老院舍最快本月底獲安排上門打針,料一至兩個月後可試行相關特定安排。醫管局正研究放寬探訪安排,初步考慮先讓已接種疫苗人士作恩恤探訪。
不過,買位安老服務議會主席謝偉鴻對院舍放寬探訪有保留,認為即使院友和家屬均打針,也不可貿然恢復探訪,「病毒點解傳播得咁快都未知道,老人家身體又特別弱,打完針又有副作用」,應院舍感染控制主任評估是否可恢復探訪。
另外,本周一共有20宗接種疫苗後送院個案,其中15宗已出院,三宗留院觀察,當中兩宗涉及接種復必泰,其中一名20歲女子接種復必泰後失去知覺及感到腹痛,另一名62歲女子接種復必泰後血壓上升及感到胸口不適,餘下一名39歲女子接種科興後感頭痛及發冷,三人送院後留院,全部情況穩定。
另有兩宗不遵從醫生勸告自行出院個案,一名44歲女子接種科興後全身無力須送院,另一名34歲男子接種復必泰疫苗後出現心悸,二人經診症後不遵從醫生勸告自行出院。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