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精神永不滅,人物故事寫不完。3月19日「果籽。藝術人語」訪問線畫家鄭偉浩,又是另一個成功故事。https://hk.appledaily.com/special/20210319/JLP5CAEKGZDYPIKGU57UDDYEPY/
線畫是冷門冷到了冰點去的藝術,想學,也沒幾人可教。用幾千米長絲線,一根一根拉成一幅畫,人物肖像須形準神似,遠看幾乎以為是黑白照,能做到這樣,心裏沒有一團醬爆的火,難以為繼。
鄭偉浩成功了沒有?不因為剛開完了展覽,也不為得到外媒報導。這位鄭先生未成為線畫家之前,先是營養師,美容生意人,再之前,首先是一個人。一個人不能做喜歡做的事,若有好奇心發掘真正興趣,又願意冒險離開舒適圈,全情投身其中,即使還沒看見前路,但有明確方向,就成功了。
鄭先生是藝術家嗎?他說:「我是一個商業藝術家」,採訪記者形容這是全職藝術家不敢承認的自白。鄭先生更坦白,任職過一年營養師後離職,是看淡前景,不怕線畫冷門,反而看中少人做的,競爭更小,在藍海中自有更廣闊空間,這策略很商業甚至很市儈嗎?別傻了。
全職藝術家,如果不是祖上有錢,有哪一位不需要謀生計,有哪位不是職業藝術家。由興趣而變夢想,在業餘階段,亦即公餘,每日要練習六小時線畫技術,光憑一團火很快燒光。
這故事告訴我們,夢想兩個字很浪漫也很虛浮,企劃策略很財經也很踏實,這之間不但沒矛盾,而且是實踐理想之道。一要有火,二要有謀,兩大訴求,缺一不可。
線畫不是油畫水墨畫,無班可開,鄭先生全憑自學,連工具手工自製,二百多口螺絲釘每口等距,自己釘下去,麻雀檯就是工作桌子。其間必經失敗過程,必然勵志的情節不必訴說。
這自學故事告訴我們,少人走的路上,導師更少。缺少師資,則更容易有好為人師者;自學,則不會讓導師經驗變成包袱,尊師而過份重道,就不會創新屬於自己的「道」。
自學憑自己一路摸索,挫折也是樂趣;親自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發現在哪裏犯錯,這種喜悅,經由老師直接指出錯誤,從沒一步一步走過所謂冤枉路的人,很難感受到。
因為親身走過,更會念念不忘,聽到大道的迴響。
這次訪問還有個大彩蛋,記者嘗試玩玩,成品當然不像樣。鄭先生問錯在哪裏,記者說:「睇到點樣錯,但係睇唔到點樣啱。」說得好,如何成功如何做對,知道錯誤從哪裏開始。
這就是香港精神不滅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