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客絕迹 北區藥房街重現民生店

水貨客絕迹 北區藥房街重現民生店

【本報訊】近十年上水成為內地客及水貨客天堂,新豐路、新康街及新功街等多條街道均被藥房、化妝品店「佔領」,但受疫情打擊,內地客絕迹,不少主攻內地客的藥房已結業,新豐路、新康街隨處可見招租吉舖。差估署最新重估租值顯示,上水多間藥房舖位下年度租值在連升多年後,終錄得跌幅,其中新康街有藥房舖位租值按年跌15%,重返五年前水平。

差估署最新重估結果顯示,上水新豐路兩間藥房舖位下年度租值錄得約10%跌幅;新康街更有藥房舖位租值按年跌15%,由本年度284萬元跌至下年度241萬元。但曾是水貨客聚腳點的巷仔街,多間地舖下年度租值仍十分「硬淨」,租值維持不變。

上水人:租金回復健康水平

在上水土生土長、經營西餐廳的東主阿康稱,該店開業約三年多,見證上水變遷,「一入嚟啲租金四萬、五萬,之後加到八萬幾、九萬元」。不過阿康稱,在疫情下主打水貨客的藥妝、藥房「執吓一間又一間」,租金回復「健康」水平,而近大半年更開始有民生店重返上水,「𠵱家比較健康(租金),啲舖頭多樣化,小食店會出返嚟,呢啲正正係上水人要嘅嘢,唔通個個日日都要敷面膜、攞精華液洗腳咩,但燒賣、魚蛋可以日日食,呢啲咪民生」。

至於與高鐵西九龍站相距一條行人天橋的佐敦一帶舊區,包括文匯街、文英街、文苑街等,在高鐵通車後一度湧現藥房、兌換店,更不時見拖篋旅客出沒。但在疫境下,兌換店已結業,改由民生小店承租。據差估署最新重估差餉租值顯示,文匯街一間藥房下年度的租值約25.56萬元,按年下跌15%。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