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逾百年歷史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雖然避過清拆一劫,但各界對於保育方案意見不一。早於2018年已發現配水庫保育價值的中大建築學碩士課程畢業生林嘉慧倡議加固配水庫頂部,改作禪修空間;惟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及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則分別以設計及安全理由,認為拆除配水庫頂部部份位置在所難免。
「主教山配水庫文物報告」籌備小組成員、中大建築學碩士課程畢業生林嘉慧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表示,海外幾乎難以找到如主教山配水庫同一組合的建築物,「如果拆咗佢(頂部),下面紅磚拱門全部都要加固,就要加一堆同原先建築物無關嘅嘢喺呢度,破壞原真性、建築物價值。」
至於配水庫內的未來用途,林建議可改作為禪修空間,又認為成功活化的建築物應不斷提供新資訊或融入大眾生活,吸引市民繼續前來欣賞。
同場的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同意需盡力維持原狀,但指配水庫光線不足,或需拆除配水庫頂部部份位置,令更多陽光可以照射入內,並建議將該處打造成「鬧市中微型的郊野公園」,但認為在配水庫舉辦演唱會、咖啡座等建議不合適。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則稱,實地視察後發現配水庫頂部有不少裂痕、滲水等,須平衡安全及用途,「唔可以一啲都唔畀掂,咁就等於100年前水庫,意義唔喺呢度。」
港大建築保育學部講師張家榮補充,開放主教山配水庫亦要留意人流管理,如果大量人流湧入,或會影響當區居民使用的休憩空間。
張又指,主教山事件反映現有機制未能有效評級公共設施等,以評級建築物的標準來評定相關設施亦不合理。林嘉慧則建議成立聯合平台,讓公眾、持份者及專家等可以就保育建築物提交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