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畫搜魂●漆黑中享受無間斷快感 陪我長大 導.演講戲院

映畫搜魂●漆黑中享受無間斷快感 
陪我長大 導.演講戲院

今年2月下旬,西環終迎來睽違20年的新戲院──高先戲院,加上政府結束長達78日的停業令,戲院重開令大家以為電影業迎來復蘇之際,3月突然傳來UA全線結業的消息,令大眾重新審視戲院面對的困境。戲院陪伴我們度過人生不同階段,這次就反過來看看戲院的轉變。

「戲院是電影的廟堂。」演員盧鎮業(小野)覆述了李安導演的分享名句。作為電影從業員,小野今天跟同樣在沙田區長大的導演麥曦茵(阿曦)一同回看沙田區戲院的變化。

他們回憶說,區內曾有數間戲院,如位於娛樂城的雅都戲院和新聲戲院等。當中以前位於翠華花園的翠鳳戲院則在腦海留下一個較特別的印象,「那間戲院只播放三級電影,我記得搭巴士就會看到手繪電影廣告牌,小時候看到就會很錯愕。」阿曦指,如果要看電影,基本上就只會到沙田UA或希爾頓戲院。小野則回憶稱自己第一次進場看電影就是到沙田UA,當時跟親戚看《龍珠》劇場版。他直言當年感到很震撼,因為在漆黑一片的放映廳中,銀幕巨大得仿似要將自己覆蓋住。

學生最愛 周二特價場

阿曦印象最深的是學生時期會特意待星期二才去看電影,因當年每逢星期二戲院會有特價優惠。當時學生戲票約45元,假如星期二看電影,票價可能只需約30元。有趣的是,二人不約而同想起,縱使沙田區內有數間戲院,可是沙田UA6高峯時期曾有10個放映廳,屬少有的大型戲院。故區內居民仍非常喜歡到沙田UA看電影,「通常每逢有大片上映或假期檔,或星期六、日,就會排長龍購票。」小野指,有時候要排一小時才能成功購票。加上新城市廣場的通道都是用半身,甚至落地玻璃,在通道俯視,總會留意到樓下有多少人在排隊。有時候見到有人就算冒着大雨或猛烈陽光仍排隊購票,他也會好奇到底甚麼電影有如此大吸引力,於是走到戲院看看。

如過去經常逛新城市廣場的街坊,肯定聽過「東京新幹線」。一個被劃在商場地庫的小區,卻連同UA6成為區內青少年其中一個消閒地點。「你很難幻想又一城中,有一個類似葵涌廣場的小區。」那裏有約十間小店,售賣精品、漫畫等,吸引不少學生放學後就會去選購心水產品。加上其位置與UA6相近,令更多年輕人到這一帶購物和看電影,形成一個有趣的生態圈。

但是到2008年時,新城市廣場進行翻新工程。地庫所有商店也因此結業,UA6亦只剩下兩間放映廳。不過原來當時計劃擴建為更大型的戲院,包括建造新的IMAX戲院。「(居民)期待它裝修後會是一個很厲害的IMAX戲院。」小野表示到後期居民都留意到工人沒有再施工,開始流傳院商不會起新戲院,之後更有鬧鬼等傳聞。到2018年,戲院交由洲立(MCL)經營至今。

希爾頓睇戲 冇王管食炸雞

假如說UA6是一間主流商業戲院,那麼附近的希爾頓戲院就是一間貼地平民戲院。雖然現時戲院已經變成數間大大小小的店舖,但卻曾經是學生首選戲院,「如果你同時有UA和希爾頓的選擇,通常也會選擇到希爾頓看電影。因為票價較便宜。」阿曦講述學生時期的回憶。

希爾頓戲院很小,每間放映廳只有約30個位。小野形容在這間希爾頓戲院觀看電影,就如在學校電影室看短片。因為跟現時戲院設計不同,銀幕和第一排座位很近,幾乎沒有距離。而戲院職員不單止不會檢查觀眾有否帶其他食物進場,甚至不會阻止他們,阿曦提到曾經有人試過帶飯盒和炸雞內進。

六、七十年代的戲院,更是創作人直接攫取觀眾意見的地方。阿曦說,據一些電影業前輩所說,他們會到全港戲院星期六的午夜場錄音。例如喜劇就會錄下笑聲,對比情節跟觀眾反應有沒有出入。如果劇情得不到想像中的反應,就會連夜重新剪輯該段情節,再重新放映。

串流平台 無法取代

九十年代全港曾有過百間戲院,到2013年時減至只有45間,希爾頓戲院也在2006年時結業。雖然後期戲院數目曾經回升,但今年UA院線、元朗戲院及L cinema結業,現時全港戲院數目有約56間。然而還是有戲院無懼現時經濟環境,選擇重回街道,選址地舖開張。「近幾年已經很少看到在街舖營業的戲院。」現時選址街舖的戲院已不多,例如北角新光戲院、旺角新寶戲院等。阿曦指高先戲院選址街舖能夠改變大家一直的消費模式,讓大家不會只集中於商場內。其次她認為街舖戲院更能吸引到觀眾進場,例如當看到不少人排隊購票時,或多或少總會惹人關注。

然而,就算高先戲院嘗試用另一種方式與定位來吸引更多觀眾,也不能避免面對不同平台和同行競爭。阿曦表示數年前串流平台對戲院的影響已經有充足的討論,到現在她也認為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取代到戲院,「我們進入一個漆黑的環境感受光影,這一個半小時內是不能暫停觀影感受。」在戲院觀看電影是有一種神聖感,當觀眾習慣在戲院觀看電影,就可以重新塑造大眾對電影的尊重。

戲院又是否一定要如大家想像般,要坐在梳化上,聽着環迴立體聲的音效,才算一間好的戲院?阿曦指自己曾經見到有一間咖啡店企滿觀眾,他們願意為一套約90分鐘的電影企到完場。戲院就像一個供喜歡電影的人聚腳的地點,讓他們可以放任地討論電影。或者這類放映方法不會主流化,但這類新式觀影體驗卻可以讓人重新思考戲院是甚麼。或許戲院最重要的並不是規格,而是能否讓人重新專注電影本身。

小野(左)和阿曦認為,高先戲院在逆市開業,對本地電影業起積極作用。

希爾頓戲院票價便宜,吸引學生捧場。

2018年,沙田UA改由洲立(MCL)接手。

UA6是UA院線首間戲院,當時首將美國戲院風格帶到香港。

娛樂城曾有兩間戲院,包括雅都及新聲戲院,均已結業。

小野和阿曦指,每當放學後或星期六、日,沙田UA就會大排長龍,甚至要花上一小時來排隊購票。

東京新幹線是新城市廣場地庫的一個小區,吸引不少年輕人消遣。

經典戲院 你去過未?

皇都戲院(1959-1997):一級歷史建築。去年完成強拍統一業權,有望活化重生。

金聲戲院(1984-2004):曾是旺角的地標,現為新寶戲院。一句「金聲等!」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

佇立鬧市 寶石考古

戲院出現前,香港只有簡陋的戲棚。但當時不是用作放映電影,而是讓粵劇劇團表演。直到二十年代,普慶戲院重建,興建了一座獨立的建築物,不單止可以讓粵劇名伶繼續踏上台板,院方更添置了美國音響器材、大銀幕和新式座椅等,成為香港首代戲院。後來戲院如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甚至在香港淪陷時,部份戲院仍有運作。

以前的戲院大部份也是獨立建於街道上,原因是當時的法例規定,戲院必須是一棟獨立的建築物,後來才放寬戲院上可以有其他建築。戲院歷史愛好者黃夏柏曾經訪問不同戲院從業員,出書介紹戲院的變化史。他稱到後期如又一城等大型商場落成,戲院才成為大型商場內其中一項標準設備。

分樓座堂座 前中後收費不同

現時最具歷史,同時仍在營運的戲院就是尖沙嘴海運嘉禾戲院和紅磡寶石戲院,分別在1969年和1970年開幕。我們跟黃夏柏走進寶石戲院,看看七十年代落成的戲院,跟現時有甚麼分別。

「它開業時有一些特定的規格,例如樓座 。」他指寶石戲院以前應該有兩層座位,現時的放映廳應是二樓樓座。銀幕前的欄河應是樓座邊緣。樓下則是堂座,座位數目可達樓座兩倍。不過他指以前堂座的位置較差,因通常沒有階梯式設計,容易被前排觀眾阻擋視線。堂座通常會再分前中後座,價格不同。「你可以想像,銀幕會在靠牆的遠方,整個戲院有過千座位,銀幕就要再大點。」他指以前會特意提早買戲票,因為前中後座雖然票價不同,但中座最後一行的視野,和後座前排的分別不大,所以提早購票便可以用較便宜的價錢,買到視野相若的座位。

舊時戲院通常可以容納較多觀眾,以1981年的數字顯示,港九新界均有戲院可以容納過千人。後來,戲院生意進入低迷期,部份戲院開始縮減一套戲的觀眾數目,如京都戲院在八十年代將三間容納約500名觀眾的放映廳,設立在三個樓層,是首度出現迷你戲院。

到九十年代,由於生意下跌,寶石戲院因同區有黃埔UA開業,便將座位縮減至四百多個,只保留樓座。黃夏柏表示,現時戲院放映廳的裝修跟舊時分別不大。以椅子為例,除了由乳膠座椅改為有座墊,整張椅子的外形基本上沒有不同。「在這裏你仍可以看到七十年代戲院的特色,座位間和行距也較窄。」

色情院線最終章 一飛無限睇

在八、九十年代,香港還有部份戲院只會放映三級片,如油麻地戲院,有些甚至可以組成色情戲院院線,如巨人院線。黃夏柏指最初這些戲院未必是想走這條路線。以沙田的翠鳳戲院為例,當時院方預計會播放「雙南線」內地電影,但由於爭不到播放首輪片,只能播次輪片,開業約四個月後,該戲院便改為只播放色情電影。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沙田區有數間戲院,令翠鳳的生存空間大大減少。這類戲院到九十年中後期開始踏入末路,當時部份戲院甚至推出「一飛無限睇」作招徠,「我想很多人也會記得巨人院線,它們有30元一張戲票看一整天。這是該類戲院最後的狀態。」

我們走進寶石的機房,看到現時的放映器材。黃夏柏稱還是菲林的年代時,一部放映機最多只能放映九盤菲林。有時候電影播放途中,需要等待工作人員更換下一盤菲林,或用第二部放映機接力播放。除此之外,戲院曾經要靠燃燒碳精棒產生光源,將菲林內容投影到銀幕上,菲林有一種成份是硝酸鹽,屬易燃物質,故工作人員需要十分小心處理火種,即使到現在機房仍然寫上「嚴禁吸煙」大字。

被問到為甚麼會知道那麼多關於戲院的周邊事,黃夏柏稱由小到大也很喜歡去戲院。小時候家住戲院對面,經常跟玩伴到戲院玩耍。長大後也十分喜歡看電影,因此跟戲院和電影結下了不解緣。後來見香港有很多高質素的影評,於是希望以另一個角度寫關於電影的文章,決定從戲院入手,嘗試分享自己對各間戲院的印象。約2007年,他發現香港舊戲院所剩無幾,便希望可以着手記錄不同戲院的歷史。「尋找、發掘、重組戲院的事,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黃夏柏對戲院歷史變化頗有心得。

普慶戲院在2002年結業,最後翻新成逸東酒店。

三十年代的普慶戲院,是一座獨立建築物。

油麻地戲院是其中一間曾推出「一飛無限睇」的影院。

寶石戲院也代表着七十年代,戲院上會興建住宅大廈的風氣。

寶石戲院現時由韓國集團負責營運。

寶石戲院是現時全港唯一仍用人手劃位的戲院。

記者:麥景朗

攝影:洪輝進、張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