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談一見面就疑似「反枱」,網上見不少分析指雙方純粹「做戲」,一方總統剛上任,姿態總要強硬些,否則未來四年如何待下去?另一方則繼續打民粹牌,鞏固統治兼維穩。其實呢場會面外界本身就零期望,見面握吓手影張相就已經收貨,結果竟然係「小學雞」到超時發言搶白對手,咁大個驚嚇,中港股點都要畀面跌一跌,對不?
另一邊廂,美聯儲就大玩「一啖砂糖」,甜言蜜語安撫完市場,轉頭就結束為期一年的「補充槓桿率(SLR)」,理由係覺得債市目前流動性充裕,銀行財務狀況亦頂得住,是退出救市措施的好時機。
決定公佈之後,十年期債息應聲抽上1.75厘,明明債息最影響科技股,結果開市反而道指跌得仲甘,這說明甚麼?科技呢一浸沽得八八九九,轉為減磅舊經濟股獲利,套現或是為抄底科技股作準備。不過,操作上不宜再好似舊年咁,買完科技股打暈自己,以為死揸就搞掂,今年大主題是炒通脹、炒經濟復蘇, 要揸實的應該是銀行、房地產、資源呢一類「老餅嘢」。至於買邊啲股票?早幾篇文已經畀晒成貼士,不再重複。
回說港股,上周四、五假升再急插之後,恒指整體仍未走出「收窄三角形」的走勢,10天線暫時守住,但中美關係緊張,債息又輾轉向上,想砌上無論理由及動力也欠奉,似乎要再磨一段時間,呢種市況,最不利大注又無耐性的投資者。
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