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疲倦等副作用嚴重過首針 孔繁毅倡第二針請假休息

發燒疲倦等副作用嚴重過首針 
孔繁毅倡第二針請假休息

【疫情何時了】

【本報訊】本港至今有多宗接種武肺疫苗後嚴重及死亡個案,令市民信心大減。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市民最快本周五開始接種第二針科興疫苗,副作用包括針口紅腫、發燒及疲倦情況通常比第一針多,建議市民接種後最好請假一天;另小組本周三將開會討論首宗接種復必泰疫苗後死亡的個案。

■特首林鄭月娥與多名司局長今日將接種第二劑疫苗;圖為部份官員打首針情況。資料圖片

特首辦和行會秘書處昨經新聞處發稿,指特首林鄭月娥、多名司局長和行會非官守議員,今早繼續在政總會議廳「搞大龍鳳」,公開接種第二劑疫苗,各人接種疫苗後的情況將成關注點。

孔繁毅昨在無綫電視節目中表示,打第一針後產生的抗體有望維持三至六個月,抗體六個月後會顯著減少,因此有必要打第二針。若部份人有敏感反應例如出紅疹,應先諮詢家庭醫生或到敏感門診接受測試,才決定是否繼續打第二針;若出現心悸反應與疫苗相關,或心律不正及出現嚴重問題,則要推遲打第二針。目前預約機制可讓接種者最多延後四周打第二針,委員會將討論會否特別寬限至三或六個月後才接種。

■孔繁毅認為兩針均用同一款疫苗,所產生抗體和保護力較好。資料圖片

港大研混合接種 招募百人

他提醒兩針均用同一款疫苗,所產生抗體和保護力較好,不建議打第二針時用另一種疫苗。據外國數據,武肺疫苗第二針副作用通常比第一針較多,例如出現紅腫、發燒和疲倦,建議接種者申請半日或一日假期休息。

他又提到周三將開會討論首宗接種復必泰後死亡的個案。他指66歲男死者有長期病患、「三高」和吸煙習慣,初步相信死因與打針無直接關係,但仍須等待臨床和解剖數據分析。七宗接種科興後死亡個案,孔亦稱暫無證據顯其死因與打針有間接關係,並指如經解剖後看到死者肺部、接種傷口、咽喉有嗜酸細胞,導致炎症或令長期病患接種者轉差,便可視為有間接關係。

此外,港大最快本周開始研究混合接種武肺疫苗,目標招募100名18至60歲健康人士,先為他們接種復必泰疫苗,28日後接種科興疫苗。他指該研究歷時一年,團隊會在不同時段包括接種第二劑前、接種第二劑後28天、半年和一年,留意接種者抗體和整體安全數據;若研究理想,有機會在第二個研究中擴闊年齡層。研究獲臨床委員會批准,可望今日取得衞生署發出的臨床測試證書。

另外,截至昨晚8時,八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科興接種率約為82%;19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復必泰的接種率約為93%,復必泰接種率持續遠高於科興。

上周六共有13宗送院個案,11宗已出院,兩宗留院觀察個案均是接種復必泰疫苗,二人情況穩定。留院觀察個案為61歲男子在龍琛路體育館接種後,有出疹情況及血壓上升,被送往北區醫院;70歲女子在荃景圍體育館接種後出現右手痲痺,被送往仁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