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問題三之一】香港房屋供應問題近日再成熱話;在供求失衡情況下,樓價越來越貴,首次「上車」人士的年齡亦越拉越後。本報翻查住宅供應資料,發現在過去兩個年度政府售出的18幅住宅用地中,僅4幅地皮有獲屋宇署批出建築圖則的紀錄,而且審批時間不尋常地長;其中由華潤置地(1109)及保利置業(119)投得的啟德第4C區1號地皮,2019年6月售出,惟2020年11月才獲批圖則,歷時17個月,遠超屋宇署的規限60天審批時間。在上述地皮中,亦未見政府批出展開上蓋工程項目的施工紙;換言之,過去兩個年度售出的「麵粉」,要發展成「麵包」仍長路漫漫。記者:潘曦
近日《蘋果》翻查屋宇署截至今年1月的資料月報,發現過去兩個年度、政府所賣出的18幅地皮當中,只有3個啟德發展項目及1個屯門市地段地皮有獲批圖則的紀錄,佔整體兩成二,由售出地皮到批出圖則起樓歷時11個月至17個月不等。
根據既定程序,發展商投得地皮後,會先向屋宇署提交發展圖則,並審核圖則所顯示的建築物及建築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建造是否符合法例規定;如圖則符合要求,署方會在規限的60天內給予批准,否則亦須按照《建築物條例》第16條,拒絕批准有關建築圖則,並向發展商詳細交代不通過原因。在批出圖則後,屋宇署最快可以在時限的28天內,發出施工同意書,讓註冊承建商開展地基工程及上蓋工程。 換言之,建築期的文件審批過程,最快只需要116天。
然而,本報發現過去兩個年度獲批的住宅圖則,遠超上述時限。例如由中國海外(688)、恒地(012)、新世界發展(017)及會德豐等位於啟德第4C區2號地皮,在投得地皮後12個月才獲批圖則。當中歷時最長的一幅地皮,則是華潤置地及保利置業、以129.2億元在2019年6月所投得的啟德第4C區1號地皮,由投地到批出圖則歷時長達17個月。
有中小型發展商高層指出,正常情況下,公司投得地皮後,到批出圖則及獲批地基施工紙,最快可於約兩個月內完成;有發展商亦透露,過去一年多受疫情影響,政府文件審批效率比以往更緩慢,即使一般文件往來,亦需用上更長時間,阻礙建屋進展,「以往起樓大概要用4至5年,現時就要6、7年,審批越慢,起樓咪越慢,政府都要負返部份責任」。
翻查屋宇署資料顯示,2003年沙士期間,屋宇署共批出173份建築圖則,當年全年私人住宅施工量為1.41萬伙,而2020年私人住宅施工量卻僅得1.18萬伙;換言之,現時緩慢情況比沙士時更嚴重。
中科監測主席潘焯鴻對屋宇署審批圖需17個月感到驚訝,認為政府與發展商各有責任,「如果發展商不停改動單位數量或大廈座數,已令批圖則時間加長」。政府審批嘆慢板,亦令拖延建屋情況雪上加霜,「疫情下在家工作,屋宇署做嘢就慢上加慢,收到審批申請拖到最後一秒,先通知你批唔批」。潘直言,「只要空置稅出台,已釋放至少近5萬個空置私樓單位,推冧樓價。點解條例去到三讀時林鄭突然煞停?我話冇官商勾結你又信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