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病人疑因急症室錯誤分流而失救死亡。繼日前廣華醫院急症室有長者等入院期間死亡後,公立醫院再爆出一宗「等到死」事故。去年威爾斯親王醫院一名69歲男病人獲急症室分類為次緊急,但候診期間一度停止呼吸,搶救後才發現腦部已嚴重出血,數小時後宣告不治。院方紀錄顯示,分流站未有記錄病人服食薄血藥,疑導致錯誤分級,忽視病人出血性中風的風險;急症室亦疑因無持續監察病人病情變化,最終導致延誤醫治出事。
記者:何家朗
姓黃69歲男事主,生前患有抗磷脂症候群,身體容易形成血栓,2013年曾經因缺血性中風入院,此後需每日服用薄血藥華法林(warfarin)。事主一直於醫管局轄下內科專科覆診,最後一次為去年6月,當時檢查凝血指數屬正常水平,情況穩定,並預約六個月後覆診。
未料事主尚未等及覆診便已出事,去年10月23日,事主晚飯後稱感不適,先後嘔吐三次,同住家人見狀立即電召救護車。救護員到場後,事主四肢乏力,需抬上擔架送院,於救護車上亦曾嘔吐及表示有尿意。晚上近9時送抵威爾斯親王醫院後,事主獲分流為次緊急級別,又因無力前往洗手間,需使用尿壺及尿片。
事主晚上約10時獲安排到候診區,在家人陪同下等待見醫生。惟約一小時後,家人發現他面色轉黑,疑似失去呼吸,趕忙呼救後有醫護隨即前來搶救。事主之後需依靠機器呼吸,腦掃描發現腦部嚴重出血,腦科醫生稱無法以手術救治,事主延至翌日凌晨3時48分宣告死亡。
根據威院分流站紀錄,護士有寫下事主大部份病歷,卻遺漏曾服薄血藥,惟醫生紀錄則有清楚寫下「on warfarin(曾服華法林)」字眼。協助家屬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院方分流不準確,華法林有出血副作用,連同嘔吐、四肢無力等病徵,可推斷為有出血性中風風險,次緊急並非恰當分類。他認為若事主獲分流為高一級的「緊急」級別,有望30分鐘內得到診治。
彭指,院方亦疑未有妥善監察事主病情變化,急症室護士協助安排事主小便後,即再無任何跟進。他稱事主在候診區近一小時,腦中風病徵逐漸變得明顯,惟其間仍然沒有醫護巡視,亦無接駁儀器監察,致急症室未能及時察覺病人情況轉差。事件反映醫管局應加強急症室分流站護士培訓,並於指引內更具體列明如何判斷病人服華法林後的風險因素,以作出更為準確分流。他建議醫管局安排人手或監察儀器,掌握急症室候診的第三、四級病人病情變化,按情況隨時調高分流級別。
威院回覆表示,認為急症室醫護人員已經評估及根據病人當時情況作出相應處理,考慮到事主短時間內惡化及離世,院方理解家屬會感到非常難過,謹此再向其致以深切慰問。病人關係統籌正安排與家屬會面,解釋治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