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之亂」算什麼? - 林夕

「鮭魚之亂」算什麼? - 林夕

台灣「鮭魚之亂」鬧了兩三天,隨即平定,幸好無人傷亡。

漢朝有七國之亂,唐朝有安史之亂,清朝有三藩之亂、太平天國之亂。亂亂亂,算起來,歷代之亂都不及中華民國在台灣爆棚;台灣無論滿漢全席或芝麻綠豆大小事,都取名為「XX之亂」。

早幾年廁紙一箱一箱的遭搶購光光,史稱「廁紙之亂」,實應正名為「七國咁亂」。去年疫情初起,口罩實施配額制,史稱「口罩之亂」。此亂不久即因防疫得力而平定,除了中共軍機全年無休擾台之外,日子尚算太平,全球為瘟疫所困之際,這「鬼島」在外媒眼中乃人間天國。

看歷史,主要觀因果、察人性。「鮭魚之亂」,從「口罩之亂」平定為因:生活太平如天國,對內部台版安史之亂麻痹,「制水之亂」臨頭,結出「鮭魚之亂」的果。

一間壽司店,推出為期兩天優惠,但凡諧音姓「魚」,或名字有「鮭魚」的話,即可免費任吃三文魚,竟然掀起一片改名潮。雖然真正為此改名只有百多人,但能成為二千幾萬人關注話題,鋒芒蓋過當下絕代八卦,還榮登英日媒體各自表述感受,不可謂不嚇人。

台灣容許公民改名,手續簡便,於是,就這樣就引得百人為節省五斗米而折腰,最厲害一位吞了九千台幣鮭魚餐,吃到飽得不能穿襪子,還不是折腰?最慘烈一位沈先生,忙着爭取福利,忘了最多改名三次法規,最後「沈鮭魚」這姓名如業隨身,後悔莫及。

如此看來,這次來亂的全民話題,應正名「五斗米之亂」。

是的,這不算大事,用台語說:實在「嘸蝦米大代誌」。或許是我多事,蝦米大的話題,在這大時代,要記下日誌,應會是「三藩之亂」。三次改名,煩不煩啊,「沈鮭魚」先生們,都忽略了免費的最貴,沒法「過到飽」的,是時間。往還民政事務所與壽司店之間,樂觀一點看,是難得有這份閒暇,沒因「制水之亂」,還有「阿共仔文攻武嚇之亂」、「藻礁公投變政治惡鬥之亂」,亂了原來生活,從淡定到鎮定,亦是正向生命。

前幾天,朋友說要請我吃鮭魚,問這位「余」先生:對水電雙缺,會影響台積電運作,撼動「矽國神山」護台地位怎麼看。余先生問:為什麼要搞公投啊?政治太髒太複雜,吃到飽最簡單。

「鮭魚之亂」,好好笑又極可笑,很有周星馳電影荒誕無釐頭喜感,但喜劇背後,總有惘惘陰影,讓我想起「貪便宜之亂」,促成中共「以商逼政」、所謂「惠台政策」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