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Sir給你上人生課 - 馮睎乾

杜Sir給你上人生課 - 馮睎乾

蘇玉華訪問杜琪峯的《鏗鏘說》播出,迴響不絕,以讚美居多。杜Sir鼓勵電影界年輕人不要放棄,揚言只有自己投降,香港電影才會死,我當然同意。

世間萬物本來就是生死不息,故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商湯在洗澡盆上也銘刻其座右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道,在於洗掉昨天污垢;舊的不死,新的怎樣重生?動不動宣佈「XX已死」,只表示自己以後不再沖涼而已。

以我所見,許多人似乎只留意杜Sir老馬有火的soundbite,停留於「香港電影未死」的層面,至於他對「如何存在」的看法,則討論不多。我看了《鏗鏘說》,嘗試歸納出三個重點,並附上一點感想。

第一點最明顯,是堅持。杜Sir最滿意的作品,是拍於沙士之後,向黑澤明致敬的《柔道龍虎榜》,他希望把這部電影送給今天的香港人。為什麼是《柔道龍虎榜》? 戲中的古天樂,本來是綽號「柔道小金剛」的高手,因患上眼疾,自知視力會日漸衰退至失明,於是自暴自棄,在賭錢與喝酒中沉淪。

行屍走肉的古天樂,得四處撩交打的郭富城激發鬥心,終於重新振作,更與柔道宿敵梁家輝在草叢中決戰。這電影於香港人來說,很有意思:失明是古天樂無可避免的命運,就像東方之珠終究也會黯淡無光;但猜得到結局,不代表猜得到過程。係人都知自己會死,難道全世界也要放棄人生?

電影不單告訴觀眾要堅持,更重要的,我認為是讓大家思考為什麼堅持,以及堅持什麼。我們真正要堅持的,不是改變結局,而是守護自己的存在價值,所以第二個要談的重點,就是存在價值問題。

不管是幾年前抑或現在的訪問,杜Sir也提到周星馳和周潤發,兩次都強調同一點:他早期的賣座電影,全賴明星,就算沒有杜琪峯,《審死官》依然破票房紀錄。幾年前的專訪,杜Sir說得更白,揚言是周星馳令他覺醒,開始思索自己的存在價值。因此他創辦銀河映像,拍出一系列極有個人風格的電影。有這種覺悟的,是杜琪峯;沒有的,就是高X森、李X持。

杜Sir存在價值,體現於他誓不低頭的奮鬥頑抗。《柔道龍虎榜》固然講堅持奮鬥,但把這主題拍得最淋漓盡致的,我始終認為是《真心英雄》。為了報仇,劉青雲不斷爬上天台暗殺敵人,最後由黎明用輪椅載着死去的他完成夙願,這是中國神話中刑天所展示的不朽精神。

巨人刑天與黃帝作戰,不敵,遭皇帝斬首,頭顱埋在常羊之山。無頭的刑天並未放棄,反而把胸前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口,拿着盾、斧(所謂「干戚」)繼續作戰,即陶淵明所謂「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不屈不撓的反抗,就是刑天的存在價值,也是彌爾頓《失樂園》中撒旦的存在意義。

第三個重點,是關於杜Sir的宇宙觀,說穿了也是人生希望的所在。他不信命,更不認命,在訪問中他說:「一切都在混沌之中撞來撞去,最後撞出一個模樣。」周星馳和周潤發出現之前,也沒有誰想過會出現這兩個人。這種強調偶然間「撞來撞去」扭轉命運的想法,在銀河映像的電影屢見不鮮。

我想起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的理論:宇宙正是由原子撞擊而成的,但原子的自然狀態是直線下墜,怎可能撞在一起呢?伊壁鳩魯認為,原子下墜時會不可測地偏離原軌,而正因為它們會「出軌」,而非一味守規矩直跌無盡的深淵,才會斜向產生碰撞,由是撞出整個宇宙。這種創造性「出軌」,人稱「伊壁鳩魯式轉向」(Epicurean swerve)。

據說杜Sir希望唸哲學,其實他的思想本身已有哲學。杜Sir由辦公室助理變成大導演,由公式化商業電影拍到非主流奇片,戲裏戲外,就是一種伊壁鳩魯式轉向。在一個不容許「出軌」的世界,不單沒有杜琪峯和周星馳,更不會有世界本身。這世界的存在,已說明誰能笑到最後。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