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這項樓市重大綱領在中國重複多年,簡稱是「房住不炒」,衍生成各省市的交易限制措施,這句說話在香港新界鄉議局耳邊,已經越來越刺耳。
3月7日,副總理韓正在「兩會」與港區人大代表會面,除了尋常要求解決香港政治問題,較不常說的是指香港社會貧富懸殊太大,「社會要安定,房屋問題需解決,要有長遠規劃及全社會共識。」
中央過去一年推土機般移平一切異見後,港府權力集於一身,再沒有迴避房屋問題的藉口。不足一星期,3月12日廉署大規模就「套丁」拘捕24人,包括「村屋大王」、王潘律師行創辦人王光榮及其次子王德信等,涉嫌以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向元朗區的原居民收購丁權,然後集中發展為一個大型地產項目圖利。
由行政長官直接管轄的廉署,採取拘捕行動時機可謂相當神奇,再將中央言論綜觀一看,可見新界原居民這個不亞於發展商的龐大利益團體或會受到整治。
鄉議局反應比想像中低調,主席劉業強僅回應指丁屋是受《基本法》保障的傳統權益,惟1997年後原居民丁權下的建屋權限制多,「令原居民誤墮法網,我覺得有啲遺憾」。
北京過去深信不少香港年輕人是因為未能上車而「武鬥」,對比新界原居民男丁與生俱來就有擁有一層千萬村屋的權利;他們甚至等不及建屋就將丁權出售,讓地主套利,這個不就是韓正口中的「香港房屋問題」嗎?而丁權一直是與香港現代社會普世價值不符的產物。
劉業強回應韓正言論時卻說,新界人「唔會唔支持去發展」,引述每年獲批興建的丁屋大約有1,000間,「其實正正係應幫助到房屋供應」,這個數目何其諷刺。要解決香港房屋問題,取締丁權這個「特權」階級是其中一步,將這些「每年1,000間」丁屋的土地重新整合再發展,或者更多年輕人可以上樓。
中央放話,林鄭不怕了。「丁權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將丁權循序漸進式收歸,新界「硬發展」掀出大片土地可向韓正交功課,而鄉議局究竟如何自處?
程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