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在這裏寫文章,盡量正面,但事實近半年朋友們因為時局、生計、困悶而出現失眠焦慮的數目有增無減,負面情緒嚴重。我介紹他們見相熟醫生,診所說,病人太多,很快不能再收新症了。香港,是抑鬱之城。
我也是其中一員,這十多年持續經歷焦慮及驚恐,嚴重的時候,晚上輾轉反側,懼怕至一個程度,冷汗濕衣,半夜換六、七件T恤,有些時候嚇得心內疼痛,痛得要叫出來。好消息是,每次發病,積極面對,還是會復原,心結逐漸消散,這二年壓力再大也能挺着。蛻皮總要痛一痛,之後又長大一碼,痛得愈多長大愈快,對不對?抵抗病情甚麼也試一試,發覺最有效當然是見醫生吃藥,做適量運動,再靜坐觀照,然後還有一招,下廚。後來知道這一招原來有名堂,叫Culinary Therapy烹調心理治療 ,便如音樂及藝術心理治療一樣,近年在國外被引進至復康中心幫助病人。當年未有這知識,亦未開餐廳,只知煮菜時候心裏較舒暢,不深究原因,下班之後,便走入廚房弄一些食物。
現在認識多了,可嘗試解釋如下:一般現代人其實很安全,畢竟再不用與猛獸搏鬥,工作是工作,丟掉沒大不了,生意賺賠更是家常便飯,伴侶分手可能對大家更好,道理上我們都非常明白,每次波瀾過後總能回復如常,那擔心甚麼呢?為何每一次都過份憂慮?原來身體明白道理那部份,是經過學習思考顯意識的「我」,受驚部份是藏在心裏潛意識的另一個「我」,或者叫Inner Me,二「我」大有分別。這個Inner Me很有力量,管理大部份情緒,如果曾經受過傷害(病人未必有印象),潛意識會認定時刻身處危險,此感覺藏得深,不輕易被察覺,亦較難被顯意識修正,在某些不安情況積累下便會發病。
城市人曾經出現焦慮情況,十分普遍,便如傷風感冒,懂得處理便好。既然潛意識暫不想聽道理,那便先不說道理,直接讓情緒感覺舒暢安全吧。靜坐自觀是很有效的方法,但要有一定訓練,發病期間心亂如麻,未必容易定下來。另一方法,可以借助有力量的工具,如音樂、藝術幫助,不須解釋,直指本心,投入時候忘我愉快。說到以外力治療,我選擇下廚。不用煮九大簋,心情不佳,最好由簡單開始。花生醬香蕉多士夠簡單了吧?我試過早餐吃了二星期,或加肉桂粉,或把香蕉微煎,或轉粗粒花生醬,或加蜜糖,甚或辣粉,天天變化。焦慮者也會肚餓,每個人也喜歡美食,很直接,尤其是自己煮,特別好吃,情感客易滿足,這種非言語的感覺,可以平衡不安,穩定自我。做一個即食麵也極好,沒有人不懂,去超市認真揀一罐韓國午餐肉,一盒好雞蛋,現在有很多選擇,回家慢火煎香煎燶邊,來一碗熱騰騰超級餐蛋麵,會笑出來。十多年前第一次抑鬱,放工下廚,規定三十分鐘完成,一年後,我成為快靚正的碟頭飯專家。焦慮情緒令人有失控無力感,親手做一件美味多士,把牛油抹好,原來是可以的,原來生活還很踏實,沒事。下廚的好處是不需要見專家,每日發生。簡單食譜,不須太思考,重點是用心去做,調節火候,專注試味,當散出香氣時候,很容易投入,專家說「忘我」,其實正在打開潛意識,令Inner Me感受安詳,如果能煮給家人,分享喜悅的力量便更強了。
「下廚,是一劑不用服藥,但十分有效的抗抑鬱藥。」2010年烘焙大賽冠軍John Whaite說的,他與著名的廚師們如Wolfgang Puck及David Chang等皆是焦慮過來人。生活艱苦是對的,生活有趣,無聊,好玩,刺激也是對的,想一想,因為抑鬱而變成廚師,其實也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