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與朋友兩家到昂平郊遊。此昂平並非大嶼山昂坪,乃在馬鞍山高原。另外大圍銅鑼灣與港島銅鑼灣、南丫島北角與港島北角,忽然醒起,香港應該是全球最密集地名相撞。大概地窄人稠才會發生吧,西伯利亞和加拿大的曠渺之境每每僅靠經緯度標示,索性沒名字。
昂平海拔330米,勢高風大又平坦,適合玩滑翔傘。我廿多年前入職《壹週刊》,首個採訪便往石澳拍攝滑翔傘,今日重見,百般滋味湧心頭。孩子問我曾否試飛,當然無啦,舊時報刊只須硬照,未有數碼,器材笨重,攝影師唯托長鏡仰天頭岳岳,我執筆更訪談寫寫便算,諗都沒諗過冒險。換轉現在,嬌滴滴記者妹頭盔配action cam就頂硬上拍片一腳踢,在教練陪同下,名副其實攞命仔「教飛」,還粉墨登場自high。大家記得《壹週刊》勁,只因回憶總是美好的,當年世界簡單,易滿足;如今砌足幾味擺上網,免費任睇,都賺不到like,搵食艱難。
說到地窄人稠,野餐完畢,如何處置?之前讀行山友Facebook投訴亂掉口罩,我以為天方夜譚。見偌大高原沒一垃圾桶,始醒起問題癥結。港豬自幼受教育垃圾丟進垃圾桶等於盡夠公德心,舉目四顧不見垃圾桶,便hang機,繼而埋怨,繼而側側膊隨地遺棄了事。「鬼叫無垃圾桶呀!」
清潔香港搞了幾十年,仍停留於只知臭屎密冚階段。不設垃圾桶看似缺失,諗深一層,從附近車路登山須徒步近一小時,意即你徒步,清潔工也得徒步。你輕鬆,清潔工怎搬逢假期數以噸計垃圾落山?分幾多次好?於是築個巨型垃圾站?郊遊勝地寸金尺土,築個垃圾站可大煞風景兼臭氣熏天。講來講去,倒不如閣下自行袋走,最方便。很多人不習慣塞廢物入背包,認為不衞生。不衞生皆閣下用過,總比遍地垃圾衞生。若怕麻煩,盡量飲食精簡好了,少骨少汁少紙杯紙碟,誰教你來郊野公園吃九大簋的?源頭減廢,方為上策。
新財政預算案,波叔豪擲五億元,奢言優化郊野公園,行山友率先「憂」化。憂在:政府優化通常等於規範化。滑翔傘運動要不要規範化?斤斤計較的話,它的確惹霸佔公地和危險之嫌,但硬取締,又少一處獨特打咭點了。開發本地遊(後着為吸引國內同胞),巨型垃圾站勢必興建於昂平高原,像龍脊那分屍雕塑,都屬家長式管治笨作,幼稚愚民。我寧願培養品味、自律,信任民主自由,做個真正文明人,不單止識臭屎密冚。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