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反彈】
【本報訊】衞生署公佈首宗復必泰(BioNTech,簡稱BNT)疫苗接種者死亡個案,死者為一名66歲男子,有糖尿及高血壓等病歷,四日前接種復必泰後,昨晨在車內暈倒,送院不治。專家指死者有很多引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不排除因急性心肌梗塞而自然死亡。
疫苗注射計劃自上月底開打以來,至今八人接種疫苗後死亡,其中七宗涉及科興疫苗。衞生署引述醫管局資料稱,一名66歲男子,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症,昨早被發現車內暈倒,送往大埔那打素醫院搶救後死亡。根據資料,他入院前三日(本月16日)在上水龍琛路體育館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在中心逗留觀察期間並沒有不適紀錄。
衞生署表示,將個案交由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因果關係評估。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疫苗接種異常事件是指免疫接種後發生的任何不幸的醫療事件,不一定與疫苗使用有因果關係。從整體人口而言,每天均有不同程度急性疾病的人士需入院接受治療。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指,死者本身有很多引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壓及高血脂,不排除因急性心肌梗塞而自然死亡,但死因應待解剖才有明確。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亦指出,長期病患者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等,容易出現偶發性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另外若血糖控制差,如飲食問題導致突然血糖過低,也可令病情惡化。即使接種出現炎症反應,但相信只是局部炎症反應,炎症反應的嚴重程度應不足以觸發凝血或中風,「如果身體係咁邊緣狀況,打疫苗之後炎症反應大到構成風險,咁好多時日常生活好多因素,都會影響到身體有呢個風險,打唔打疫苗不幸事件都會發生」。
梁續指,全球人口已接種逾億劑復必泰疫苗,慢性病患者沒特別訊號顯示會增加中風或心血管病的風險,或相關個案較平常個案數目多。
截至昨日,累計約有304,1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其中約213,300人接種科興,90,800人接種復必泰。政府公佈,周四共12人接種後不適送院,其中三人留院。不適個案有九宗涉及復必泰、三宗科興,一名17歲男子在荃景圍體育館接種中心注射復必泰後感腹痛及失去知覺,送往仁濟醫院。
葵涌林士德體育館接種中心錄得三宗不適個案,一名44歲女子打科興後感左半身麻痹,送往瑪嘉烈醫院,治療後不理醫生勸告自行出院。一名在上水龍琛接種必泰的47歲男子,以及一名在葵涌林士德接種科興疫苗的31歲男子,分別出現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亦須送院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