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先電影院原放映紀錄片《理大圍城》,門票火速售罄,但「受到過度關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放映前3小時緊急煞停,還遭左媒及政治打手狙擊。
看香港電台遭零傳媒經驗的所謂廣播處長李某,動作多多,把節目一個一個的抽起,被嘲極偏極倚的「生抽王」,此乃政治任務,港台「好死不如賴活着」?還是「寧可站着死,決不跪着生」?
本港社運紀錄片《不割席》及美國華裔導演的《無依之地》獲選入圍角逐奧斯卡金像獎,中宣部下令封殺,取消直播,管控以抹殺歷史真相,一點也不稀奇。代表香港的竟是背景、主創、主角、資金都出自中國大陸的《少年的你》。
「香港電影已死」是近日爭議——我覺得電影之死是有目共睹的,天馬行空百花齊放的「盛世」已成過去,作品有火,主要3個推動力是「自由、自由、自由」。
大陸禁令二、三十項,本地資金短缺,大勢已去,逆境中,笑片無人笑,悲劇和恐怖片肯定比不上現實痛楚驚嚇,再沒有人敢拍無間道、黑社會、黑警故事……
那麼導演哪去了?上海北京的朋友說,不少港導漂流,也有低成本小品戲可開,鄉里不知。知名度高的陳凱歌、徐克、林超賢拍攝史詩戰爭電影《長津湖》,張藝謀跑得了嗎?71歲的他與女兒張末聯合執導《狙擊手》,以上2片均抗美援朝題材,為國家服務。
既然香港的自由、文明、法治、公義、良知、是非黑白之心……都死了,電影算什麼?夾縫求生是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