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興之亂(劉細良)

科興之亂(劉細良)

由於特區政府本身民望極低殘,所推動的防疫措施均事倍功半,不要怪責甚麼陰謀論、假新聞或「別有用心」者抹黑。抗疫問題根源有二:一是由2019年開始,香港人已經不信任林鄭月娥及特區政府,至今反對率仍然是七成多,不容抵賴、諉過於人。二是決策政治掛帥專業靠邊站,過去香港人信任政府,是認為公務員有一套理性客觀的決策,為市民利益把關。

科興之亂,是林鄭政治掛帥,一手摧毀市民對整體疫苗信心的結果。一個完全失去市民信任的特首,在處理疫苗政策必須小心謹慎,不應自己掛帥,應交由專業醫生及專家處理。科興疫苗的第三期數據未去到統計學上有意義是不爭事實,而香港並非如巴西、印尼等重災區,推遲一個月由德國疫苗先打頭陣,一切爭議立即消失,這是常識,無需科學家研究才知道。

政治先行 專家卸責

科興先打明顯是政治決定,因為背後是中共疫苗外交的部署,香港要做國產疫苗的show case,於是曾經備受香港人信任的專業決策,變成荒腔走板,衞生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接受訪問,說自己的責任,不過是把手上的數據告知大家。他多次重申港人「會自己諗」,認為「專家」的工作,至此已盡。但專家的角色是為市民的生命把關,現在竟然龜縮成為只是提供數據,如果市民懂得自己搵數據,根本就唔會打科興,而打科興的老人及長期病患,是因為相信專家的意見,他們沒有表示反對,並且認為打好過唔打。

到出了七宗懷疑有關的死亡個案,至少也應該停一停,搞清搞楚,因為德國疫苗已經開打,可提供予高危群組。但政府只後知後覺補返衞生署指引,將責任推卸之餘,還出聲明指摘批評科興的團體,結果科興繼續打,而預約者紛紛縮沙。科興不能停,其實也是政治決定。至此,在政府政治掛帥、專家放棄責任下,科興之亂已經影響香港人打疫苗的進度,連帶其他西方疫苗受拖累,而群體免疫效果則遲遲不會出現。於是,政府急起來,陳肇始便用「要脅」態度去逼人打。這一切與反送中修例觸發的政治衝突何其相似。

無疑科興疫苗是發展中國家最便宜、最容易獲得的疫苗,目前向22個國家出口,而當科興疫苗進入拉丁美洲後,中共立即對富裕國家進行猛烈抨擊,指摘他們沒有照顧貧窮國家。科興成為中共疫苗外交的尖兵,越多國家願意打,中共便可在國際推動自己一套「疫苗護照」。最近巴西取得了科興疫苗,同時重新開放華為競投5G網絡,可見科興疫苗的戰略意義。香港不能停打,否則會觸發國際信任危機。

香港率先打國產疫苗,並非為了顯示內地對香港的關懷咁簡單,政治上也向其他國家顯示香港乃富裕國際城市,有先進的公共衞生及醫療水平,當我們也信任科興疫苗,亞非拉友好兄弟大家可以放心打。當然那些表示信任及批准長者、長期病患打科興的專家,他們身體最誠實,紛紛選擇打德國疫苗。

試問作為香港人,又怎會不痛恨這個特區政府?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