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實(1113)昨公佈巨額收購,惹來市場私有化憧憬。長實擬向李嘉誠基金會收購海外業務,作價170億元,一方面向基金以發行新股作為全部代價,另一方面向公眾股東收購同等股權並注銷,最終效果令李氏家族的長實持股升至45.02%。過去一直有傳長實有意私有化,惟因持股量不高、涉資太多而未見成事。
長和系現任掌舵人李澤鉅秉承父親李嘉誠風格,在這項收購展現財技。長實表示,將以每股51元向李嘉誠基金會發行3.33億股作代價,相當於攤薄後總股本約8.28%,價值170億元,以收購基金會旗下持有4個基建資產,包括UK Power Networks的20%股權、Northumbrian Water的20%股權、Wales & West Utilities的10%股權,以及Dutch Enviro Energy的10%股權。
同時,長實擬向股東提出股份回購要約,作價同樣為51元,相對長實昨日收市價47.05元,溢價8.4%,數量亦等於向基金會發行的新股,並會在回購後註銷有關股權,考慮到未必能從公眾股東手上買齊現有的3.33億股;長實另設後備方案,一旦出現這情況會進行市場股份回購,直至能彌補達至3.33億股的股份差額,顯示長實欲大幅增持的決心明顯。當收購建議和回購要約皆能落實,李嘉誠家族的長實持股會由目前35.99%大升至45.02%。
要達成這一連串交易,有5個關卡要先通過,首要是收購建議及發行代價股份在股東特別大會中皆獲獨立股東逾過50%票數批准,還要獲至少75%票數批准清洗豁免,及另獲證監會確認批准清洗豁免等。雖然條件多多,好處是李氏家族只需獲一次清洗豁免,便能一口氣增持約9.03%股權。李氏去年曾分131個交易日增持長實股權,涉30.68億元,僅令持股在期內增加了1.96個百分點,避免觸碰2%的增持限制;今年李氏亦多番增持。
長實預期,未來兩年最少從收購的公司中每年收取9.1億元股息,在未來兩年,每年每股派息最少2.05元。集團執行董事葉德銓表示,交易現金回報率達最少5.3厘,交易總額將全數以股息形式分派給股東,李澤鉅補充:「簡單嚟講,股價會靚仔啲。」
事件惹起外界猜測,包括為私有化鋪路,部署把持股推至五成以上以進一步減少增持限制,以及部署降低集團中港資產的存在感,方便低調走資。莊太量認為,最直接的可能是稅務誘因,因基金會屬慈善機構,日後長實持股升值或可免卻報稅,又或者作為淡出中港市場的一着,靠收購海外支撐公司的增長。翻查長實最新年度業績,中港收入佔總收入的比率為60.98%,相對2019年的77.92%大減近1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