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位準媽媽,她最近遇到一些煩惱,她的鄰居最近新居入伙,單位大搞裝修,鑽牆鑿地,日間產生的噪音令她煩擾不堪,令她更擔心的是BB的健康,究竟噪音對懷孕有甚麼影響呢?
噪音是令人感到不舒服、不高興、不受歡迎的聲音,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噪聲水平過高會損害媽媽的聽力,增加她的壓力水平,影響情緒及引致失眠,亦會導致媽媽身體出現變化,從而影響正在發育中的BB。
BB的耳蝸和周邊的感覺末梢器官大部份會在懷孕20周左右發育,在24周左右後大致完成,並開始對聲音作出反應。噪音可以通過媽媽的身體直接傳達到BB,儘管這些噪音的強度會在子宮中被慢慢消減,但是過大的環境噪音仍然有可能會損害BB的聽力。2016年在瑞典的一項全國性研究顯示,在懷孕期間長期暴露於高過85分貝的噪音(相等於身處一條交通非常繁忙的街道),又請假少於二十天的全職媽媽,與少於75分貝的對照組相比,其誕下有聽力障礙的孩子風險比率為1.82倍。同一研究團隊在2018年發現,在懷孕期間全天候暴露於高過85分貝的噪音中,與BB的生長減慢有關,但是否引起早產或BB結構異常,研究數據上並沒有統一的發現。所以噪音對BB的影響有多嚴重,現今醫學上仍然存有很多疑問,例如我們仍未清楚知道甚麼原因導致BB的聽力障礙,亦無法分辨出聽力障礙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工作環境噪音而引起的,對於媽媽和BB來說我們更不確定甚麼級別的噪音是「安全」的。
媽媽面對噪音,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和BB呢?一字既之曰「避」。做媽媽的要保護自己免受噪音侵擾,佩戴保護裝置,例如耳塞或耳罩,的確可以保護個人的聽力,但是如果要保護BB的聽力,這些裝置是無能為力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盡可能遠離噪音的來源。另外,低頻聲音比高頻聲音更有效地穿透母體組織和羊水,所以媽媽應盡可能避免接觸此類噪音。其次是突如其來的大聲,例如撞擊聲等等,聲量足以讓你需要聽力保護,懷孕期間應該避免這類的「震驚」,亦請勿把身體靠近在噪音的振動來源上。
蘇振康 婦產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