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效益值千萬 港分店暫不跟隨

廣告效益值千萬 港分店暫不跟隨

「尋找鮭魚」的活動在台灣意外爆紅。香港人同樣喜吃三文魚(即鮭魚),但香港壽司郎表示暫時不會有類似推廣活動。今次活動的成功,有廣告學者認為,僅網上熱議及台灣媒體大幅報道,廣告效應價值料可達千萬元以上,遠超讓顧客任食所付出的價格。

網絡次文化助發酵

台灣文化大學廣告系系主任鈕則勳分析,壽司郎的手法並非創新,但其本身品牌效應強,加上免費用餐所省下費用,「讓民眾覺得改名划得來」,才讓活動贏得如此大的參與度。他又指,「改名潮」與網絡次文化有關,「年長族群要改名恐覺兹事體大,但年輕人較沒包袱,甚至很快把證件放網絡發酵」,從而吸引更多人改名,除了免費用餐,也可在網上「紅一波」。

許多人改名後多次全枱免費用餐,衍生上百萬新台幣成本,鈕則勳認為,品牌取得巨大「網路聲量」,加上媒體密集報道,「就算投入上千萬廣告費,恐怕都不如壽司郎一天的效應」,若以廣告費來看則「穩賺不賠」。

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秘書長盧諭緯則稱,吸睛的「改名身份證」,變成最有力的行銷圖像,正中年輕族群的圖像思維。

台灣蘋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