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組織:半數長者退針 逾200人院舍 僅5人打科興

社區組織:半數長者退針 
逾200人院舍 僅5人打科興

【本報訊】科興疫苗開打不足一個月,累計七人接種後死亡,打擊安老院舍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接種意欲。首批獲安排接種疫苗的安老院舍,200多名院友中,僅15人同意接種,其中只有五人願意接種科興;協助長者預約接種的組織透露,近日出現退針潮,約一半長者希望取消預約。另有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市民不打算或未決定接種疫苗,更逾一成人「轉軚」拒絕接種。

社署接受本報查詢時稱,早前政府邀請首10間安老院舍接種疫苗,最快本月下旬開打,院友可選擇接種科興或復必泰,但拒透露目前同意接種院友的人數,以及選擇該兩款疫苗的人數,只稱於開始接種後適時公佈。

■本港接種疫苗後的不適事故,令長者接種意欲大減。

憂副作用送院 感染風險高

不過,首批獲安排接種的香港中國婦女會安老服務總監黃耀明向港台表示,該會安老院200多名長者,僅15人同意接種,形容反應相當不理想,其中更只有五人願意接種科興疫苗,其他人選擇復必泰,目前仍在收集意願,下周回覆當局。黃稱疫苗接種的負面消息,令不少家屬抱觀望態度,有家屬覺得目前長者留在院舍尚算安全,如接種後有發燒等要送院,擔心情況更不理想。

協助長者網上預約接種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昨表示,近期有一半長者希望取消預約,部份雖然想接種,但擔心身體不適合,因此決定先行取消,再諮詢醫生意見。他指出,長者沒有醫學判斷能力,未必清楚個人風險,部份市民沒有家庭醫生難諮詢意見,有長者甚至衝到急症室諮詢接種意見。

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表示,近日接種疫苗後不適事故,對長者及家屬帶來心理壓力,估計接種比例未必很高。

政府疫苗專責工作小組成員、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承認,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事件影響院友接種疫苗的意欲,但指接種疫苗並非「鬥快」,可先讓院友或家屬觀察再作決定,而醫生到院舍接種前,會檢查接種者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宜打針。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一成市民轉軚不接種

另香港病人政策連線日前受訪257名市民,當中61.5%人患長期病患,結果顯示接種疫苗發生連串事故後,35.8%人未決定接種及34.2%人不打算接種疫苗,僅19.1%人表示沒有改變意向,會繼續接種。有26.1%人會先諮詢醫生意見,有10.5%人更「轉軚」決定不接種疫苗。近九成人認為政府有責任主動調查接種人士的身體狀況和病歷。

該組織指結果反映市民期望政府為接種者進行接種前篩選,建議政府可在普通科門診或專科門診為覆診病人評估。

此外,衞生防護中心轄下兩個科學委員會昨晚舉行聯席會議,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會後表示,若本地確診持續減至單位數字及接種率達五成或以上,當局有機會考慮放寬某些社交距離措施。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稱,委員會初步認為,若所有探訪者及院舍員工已接種疫苗,而大部份院友亦已接種,有條件考慮放寬醫院及老人院探訪,但有待醫管局等討論。至於其他場所,例如是否所有餐飲業員工已接種疫苗,即可毋須規限營業,委員會並無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