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後生過,怎會唔識後生仔諗乜?」
這句純屬廢話。你小時候識把腳板擺上頭殼頂㖭,你現在試試?
嘗試向年輕人打開話匣子:「食咗飯未?」答案一係「食咗」,一係「未」,萬分之一機會率「唔記得」;卻原來,尚有「唔知」選項!承徐天佑教我:「後生仔話『唔知』,其實是『唔想講畀你知』的簡稱。唔想講畀你知呀,阿伯。」於是你佩服Shine不愧年輕偶像樂隊、與年輕人同步呼吸?別傻啦,連天佑也不敢自居。Shine只不過較開明、記憶猶新、稍稍貼近而已。真正X世代偶像,你噏得出名字嘅,皆已經過晒氣。
諗深一層,答「唔知」,未必存心敷衍。細思之下,足以發揮成一場語言推理遊戲。朋友甲猜測:「他/她可能剛吃完意大利粉pizza或麥當勞,唔知算否食咗飯。」孩子有時比我們認真和執着。朋友乙猜測:「條問題先天難以成立,永遠是前一餐食咗而下一餐未食,食緊更加唔使問,叫他/她怎回答你好?」孩子比我們講究邏輯。
根本,你用「食咗飯未」打開話匣子才敷衍,或者反映閣下沒斬斷中國小農民遺傳基因。華人歷史長期憂患吃不飽,遂習慣見面時如此招呼。孩子早斬斷。
那麼改口問:「喜歡吃什麼?BBQ抑或火鍋?」你以為少男少女一定愛野火燒烤多過打邊爐?夠洋化夠wild嘛。又錯。我做講座曾調查班裏的中學生,十個佔九個揀後者,因為有空調。
懷緬過去常陶醉,郊外砌爐生火,孭住大袋炭遠足當做運動,如何拮原隻雞翼上鋼叉很考技術,盡顯豪邁氣概。但港青港孩所指barbecue,乃平台花園扭開掣放盤上輕輕鬆翻幾翻海鮮大燴咋,兼畢竟嫌室外熱,哪及得開行冷氣打邊爐,涼爽夾乾手淨腳。
你由此得出結論壞鬼後生果然好逸惡勞貪圖享樂?再一次太武斷了。簡單事實就只簡單事實,莫無限上綱上線。可以舒服誰還想攞苦嚟辛?寧願花精力在具意義事情。動輒批評一蟹不如一蟹,慨嘆今非昔比,實質恃老賣老,借勢抬高自己。你跟那堆社會賢達有啥分別?
我想起,由官二代富二代組成的青年政團,恐怕方符合元老心目中乖寶寶形象吧。問他們食咗飯未,不如問食咗藥未。
逢星期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