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京官來港一連三日舉行的閉門「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座談會昨結束,主持會議的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一錘定音,指選委會應產生較大比例立法會議員,即部份建制派倡議的選委會、功能組別及地區直選各佔30席方案已不可能出現。特首林鄭月娥昨主動建議立法會內會先成立小組委員會,爭取時間加快審議,又要求其他法案委員會讓路給修例工作。
張曉明昨午在座談會後見記者,指三日共舉辦66場座談會,逾1,000人參與,稱當中有泛民陣營人士出席。他指選委會應產生較大比例立會議員,意思要比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席多,即選委會、功能組別及地區直選以「30、30、30」方式組成已判「死刑」。他提及不少與會者倡議就算不全面取消也要大幅度削減區議會選委議席,會向人大常委會報告。
張特別引述一位參與座談會的傳媒老闆說法:「一位傳媒老闆說,如果發現自己已迷路了,前路不通了,為甚麼不下決心,回到原點,抓準正確的路徑,再重新出發呢?」他認為有關說法對所有人都有啟發意義。
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勇出席法律界座談會時稱,中央經分析、評估、研究認為選委會才是適合香港的好制度,今次改革核心是重新構建選委會,擴大代表性及調整均衡性,以實現更廣泛政治參與。
特首林鄭月娥昨出席立法會行政長官質詢時間,主動建議內會可提早成立一個小組委員會,先討論人大決定主要內容,待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改,以及港府提交選舉相關修訂條例草案,小組委員會可立即轉為法案委員會以爭取時間審議。她又稱所有法案都有優次,會爭取先審議選舉修例,其他法案有必要可暫緩,以免議員「過份操勞」。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相信張曉明來港前,北京對立會選委議席比例早有腹稿,且一定是「好高安全系數」,張所謂諮詢是「假到出面」。他以回歸前魯平來港就成立臨立會作諮詢,以及時任人大副委員長喬曉陽2004年來港就政改釋法舉行的座談會為例,「以前會廣發英雄帖,邀請民主派同反對團體,喺答問時會盡量答民主派提問」,惟由於有別於國安法,由中央全盤操作,故現時要由建制派參與「製造吓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