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高層將於美國時間18日在阿拉斯加舉行會議,亦是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中美首次高層級會議,預計雙方會就香港、台灣、新疆、氣候、經貿、疫情、海上安全等各方面交換意見。美國今次明顯不像特朗普時期單打獨鬥,而是提前佈局,拜登率先與日本、澳洲、印度舉行四方安全對話峯會,國務卿布林肯亦先後出訪日韓。面對抗中聯盟,中國並非無牌可打,如稀土及5G等經貿牌,甚至以香港及台灣人權相逼。專家向本報分析,預料今次雙方只是各自表述立場,頂多只在氣候減排問題上公佈虛無縹緲的合作,「以氣候做詞令同大家講中美未破裂,喺最虛嘅層面上有合作」。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中國在兩會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草案,扼殺香港民主選舉、國安公署在香港搜捕民主派人士,加上一直對台灣文攻武嚇、新疆「再教育營」等一系列人權問題,均飽受美國、歐盟及四國同盟等抨擊。面對指摘,中國一再堅持要「管控分歧」,意即「競爭歸競爭,合作歸合作」,爭取政治與經濟分開,以圖走出特朗普時期的政經綑綁格局。
美國表明人權問題是議程之一,布林肯與美國防長奧斯汀本周一向《華盛頓郵報》聯名投稿,列出中國各種侵犯人權的惡行,聲言美國期望帶領盟國讓中共政權付出代價。林和立相信中國幾乎沒有退讓的空間,亦不會以此交換放寬制裁:「習近平係極端民族主義者,佢要向黨內顯示唔會向美國屈服,喺黨內樹立強人姿態,佢想喺下年取得連任資格,一定擺出一個好強硬態勢,雙贏機會不大。」
劉銳紹則從操作層面分析,美國談人權的比重無從得知,中國則會藉此測試美國對人權的實質重視程度,以判斷美方關心的是人權還是美資利益。他另提到,過去幾次美國在香港等問題上擺出姿態後,中國也向美國增購產品,如去年6月楊潔篪與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會面後,就承諾增購2,000億美元(1.55萬億港元)貨物,至於中方如何兌現則另作別論。今次雙方會前都未表明會談及經濟,但可留意美國會否「乘機掠水」。
中國晶片生產全無競爭力,現時半導體產能(晶圓代工)僅佔全球出口7%,且流於低端,高端產品落在美國及其盟友身上,台灣及南韓出口更佔全球超過85%。美國在其他高科技也領先全球,中國則憑華為、中興視等巨企在5G上與美國爭一日長短,惟上述公司均在美國貿易黑名單內,發展情況不樂觀。
「中國目前有一堆議題需要祈求美國,特別係撤銷關稅、華為晶片禁運。」孔誥烽相信,十四五規劃多次提到供應鏈安全,中國亦會在峯會上,與美國談晶片及禁運,但不宜高估,「中國喺最近嘅兩會定調雙循環,顯示中國打定輸數,準備咗美國喺呢方面唔會鬆手,相信都係盡量問吓美國喺關稅、禁運可唔可以放鬆」。
中國的稀土蘊藏量及出口量均為全球第一,即使去年出口量大減23%,仍有3.55萬噸,全球市佔率高達57%,遠遠拋離第二和第三位的美國及澳洲。美國的進口稀土80%直接來自中國,故恢復稀土供應換取美國放寬制裁,一直是中國的選項。然而早在2010年,中國對日本實施稀土禁運,使另謀出路的日本投資澳洲稀土公司Lynas,現時Lynas已成全球第二大分離稀土製造商,同時是美國合作夥伴,現於德州建立輕稀土分離廠等設施。這反映美國及其盟友顯然有所準備,減少中國稀土牌的威力。
美國重返亞太,對一方之霸的中國極具威脅。觀乎中國與亞太大國的關係:與印度有邊境衝突、與日本有領土爭議、向澳洲發起經濟報復,美國以盟主姿態串連各國,幾乎勢在必行。孔誥烽認為:「呢啲國家對中國嘅不滿都由來已久,之前特朗普時期,反而擔心特朗普抽身後,自己要獨自面對中國……即使同中國有經貿來往,但喺南海等其他重要議題上,我相信佢哋嘅立場係一致,都係美國可靠嘅盟友。」他另提到,美方於會見盟友後才見中國,顯示拜登政府秉承美國親疏有別,「唔係為咗同中國打好關係,疏遠或者降低傳統盟友嘅關係」,而是要建立聯盟對抗中國。
劉銳紹則提到,布殊擔任總統年間,時任國務卿賴斯訪問亞洲的行程也是先後訪問日本、南韓、印度及巴基斯坦,向各界提出合作及牽制中國的倡議,在中國東北部以日韓制約,西南則以印巴應對,其後賴斯才訪京,與今次的次序相若,這種建立包圍網的做法久已有之。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在歐洲傳統盟友的動作,如法國於今年2月派軍艦高調通過南海,英國「伊利沙伯女皇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預定今年春天開赴印度太平洋、南海,德國也將在8月成行,共同維護南海的航行自由,無疑對長期聲索南海主權的中國產生威脅。
中國疫苗外交引起外界注意,美印日澳四國首腦於12日舉行了「四方安全對話」,同意推出針對四國「疫苗合作」,計劃在2022年底前向亞洲地區發送10億劑武漢肺炎疫苗,雖無言明針對中國的疫苗外交,但目的顯而易見。四國的分工為美國提供配方、印度生產、美日融資機構提供資金、澳洲提供培訓資金及分配等後勤工作,目標為太平洋島嶼、東南亞和印度洋國家。
截至2月底,中國已向69個國家和兩個國際組織提供疫苗援助,向43個國家出口疫苗,這個數量還在增加,中國的年產量約為18億劑。美印作為全球最大的頭兩個疫苗生產國,年產量合共超過50億劑,「疫苗合作」之下,配合四國的「疫苗合作」,預計能有效反制中國的疫苗外交。
范世平認為美國專注國內防疫的同時,也沒有放鬆防疫外交的問題,「疫苗是中美一個競爭關係,美國現在也有自己的疫苗,一般第三世界國家買不起……疫苗合作旨在生產一種比較便宜、較容易儲存的疫苗,效果即使相對沒那麼好的,只要達到60%或70%有效率就可以了,能爭取小國支持。」
外界相信,今次的會面很大可能只是各方自說自話,即使在氣候問題也只有虛無的進展。拜登上任隨即宣佈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率領全球採取氣候行動,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國家中國順理成章是最大合作目標。布林肯多次表明,中美可在氣候問題合作,雙方據報已在G20共同主持一個氣候變化研究小組。
孔誥烽稱:「呢個唔係具體政策或成果,只不過成立一個平台叫繼續傾吓。氣候議題更大程度係一個姿態,講中美仲有合作,實際又唔使交啲實際嘢出嚟。氣候合作只係一個詞令同大家講中美未破裂,所以喺最虛嘅地方合作。」
林和立亦同意:「係人都知道,無人可以監督到中國係咪真係落實呢啲承諾,減碳排好抽象。假使雙方唔想關係搞到太僵,高層第一次會面唔想兩手空空,可能將無實際意義嘅氣候合作拎出嚟,顯示見面唔係一事無成。」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