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開始三星期不到,鄭月娥放風,疫苗接種率高,就放寬定期病毒檢測。
這也算甜頭的話,塵世間就沒有苦果可吃。定期病毒檢測,有該做則做,不做反而不該,只要執行妥當,誰敢多言。
才七天而已,陳肇始又警告市民,如果接種率不理想,疫情反彈,每日確診回復高雙位數,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乍聽社交距離,第一時間想到限聚令,現在只容許街上四人行,難不成要滿街皆為獨行俠,才讓政府有安全感?
那室內呢,健身室美容院餐廳等等等等,施打人數不理想就再收緊,部分處所不排除關閉。當初不閉關,才有今日,這筆賬還沒跟你算,再關閉堂食,很多人就餓死了,做不成生意,飯碗都要砸破,餓死事小,失業事大;怕任白鑼鼓再起,仙姐要哀嘆:生生生,我雖生又何所用……呢?
還好意思先恐嚇,後誘惑。要達到陳局長理想,不知道是打足幾成人?要全民接種率高於七八成,才有機會真正「安心出行」。這是不是間接證明,那個「安心出行碼」好打有限。還好意思先恐嚇,後誘惑。
好,打就打,剛剛才開放十六歲以上市民打,就語帶威嚇,猴急若此,又好打唔打,第一批剩下來的科興疫苗,只有一半保護率,偏偏又有指引不依,嚇怕全民。
先有「打死好過病死」警句,局長再不一刀,有唔打就餓死悶死,唉,民皆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誰不想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畢竟對不同疫苗有戒心的人多的是,我OK,你先打打看,是人之常情。只要不是對某種疫苗忠誠的廢物,也不會靠兇去提高接種率。物極必反,更何況是人,更何況是超級合作的香港人。
枉聶德權還怪罪市民,若有針不打,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這話大有佛家共業意味,可惜,如果特首是真選舉出來的,不認命也得認集體罪。如今的業,是因忠誠而變廢物的庸官酷吏,為自己功業拼命,對人命輕率累積下來的業。
試問賣港恥,猶未雪,臣子孽,何時滅?
問責官員未受問責,竟然先向無辜市民問責。講責任,不如問代價,市民為防疫不力,章法無常的政策,付出了多少代價。
若真的深諳香港民情,要誘打疫苗,各局長大可以扮知音人問:你有幾耐未去過日本,係咪好想去呢?咁就打啦。係咪好想快啲去英國報到呢?咁就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