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城大學生會城市廣播報道,教務會上有人提出把校名改為南洋或者華南大學。消息傳出,劣評如潮,校方隨即澄清會從長計議。
1980年,南洋大學與新加坡大學合併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易名南洋好比借屍還魂,近乎反智。此外,廣州的華南理工大學自1988年沿用校名之今,城大無理由要走在人後。
周三,《星島》為城大解畫:「與會人士就新名字提出建議,有教授提議命名為『香港國際大學』,並引起熱烈討論……各地都有不同的『城市大學』,好像西雅圖城市大學、紐約市立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名字感覺上不太有特色,大學個性欠奉。」「國際」給人的聯想的確比「城市」更勝一籌。然而,用上「國際」的大學散佈五大洲,從新潟、晉州、巴黎、悉尼、邁阿密、日內瓦、摩納哥、內羅比、塞浦路斯、薩拉熱窩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不見得很有特色和個性。
問題更大的是中國教育部於半年前公佈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要求大學改名要「名實相符、準確規範,體現辦學理念,突出內涵特色,避免貪大求全。」文件第五條列明:「不得冠以中華、中國、國家、國際等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也不得冠以華北、華東、東北、西南等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此指令並非針對特區,但本港院校犯不着逆背國策,確實要從長計議。
何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