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電影成績皆被台灣、韓國及泰國等迎頭趕上,合拍片更早已大行其道;純港產片可謂買少見少,難怪早前資深電影人蕭若元直指香港電影已死,更狠批時下不少人追捧的YouTube短片難成大器。蕭生絕望,但同是資深電影人田啟文及陳果卻力撐港片未死,新一代KOL蝦條哥更認為港片有網上新媒體的影響及幫助下,大有重出生天的機會。
於80、90年代曾任電視、電影編劇和監製的蕭若元,早前與新晉演員兼YouTube《試當真》頻道主理人游學修在社交應用程式Clubhouse及YouTube,就「香港電影已死」及「香港電影回復80年代光輝機率是零」等話題開火;隔空舌戰,隨即亦引來不少圈中人及網友討論。究竟香港電影是否真的已死?《蘋果》記者日前走訪不同的資深電影人、新晉導演和新一代的YouTube頻道主要人等,嘗試在他們身上找出答案。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兼資深電影工作者田啟文覺得香港電影未死得晒,但要求變︰「我哋攞香港電影昔日嘅光輝去界定今日嘅香港電影,咁我覺得香港電影死咗。因為我肯定覺得係唔會返到過去昔日嘅光輝,因為世界變咗,只可以講一句往事只能回味,但係話香港電影已死,咁仲有人拍,即係未死啦!」田啟文稱得上電影當然要在戲院播放,即使香港電影金像獎亦以此為基本入圍資格,但隨新媒體湧現及疫情影響下已開始有討論空間︰「因為一個疫情令整個電影行業改變咗,要思考電影係咪仲應該咁。如果大家仲堅持電影要係戲院睇嘅,咁我覺得係唔夠科學或唔夠與時並進。」
在YouTube平台擁近25萬訂閱、最近更染指微電影的頻道《啱Channel》主理人混血肥仔(Tommy)說︰「香港電影冇將來?如果繼續由呢班人去做的確係冇,如果有將來嘅話,游學修就唔使拍《試當真》!不得不承認嘅現實,游學修係演員本應拍電影,但現實係佢冇機會,當市場容納唔到時,究竟係演員責任?定係老闆同電影人嘅責任?我覺得香港電影現實咁去形容,係再冇發展空間。」混血肥仔認為電影的界線應由觀眾去決定,而他的拍檔蝦條哥坦言作品質素更為重要︰「我拍咗條片出嚟,唔理你點稱呼呢條片,最終好多人睇或者都真係畀到啲訊息人,感動或影響到人,咁係咪電影又有乜嘢所謂?」
另一個游、蕭激辯的話題,是香港電影業非但無能力重回80、90年代的光輝,更看不到前景。在1997年憑50萬成本拍《香港製造》奪得金像獎及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的陳果則認為︰「返唔到80、90年代唔係乜嘢壞事,但一定唔係好事,事實上亦無必要回到過去。」執導《手捲煙》的新晉導演陳健朗直言︰「 梗係唔會做得返以前啦,因為我哋做緊嘅係將來。」
蕭若元於討論中狠批YouTube片只是「煮飯仔」,根本不能和電影相提並論,但近年不少圈中人卻一窩蜂轉型做YouTuber,製作此類短片是否真的對電影業起不到任何作用?曾執導網片《公屋潮文》的獨立導演Ronnie稱︰「我可以話網絡片係起點,你喜歡做戲做幕前,電視台未必用你,唯一方法就係自己拍,由一部手提電話開始,一開始無錢又想睇吓自己拍嘅片有無人睇,幾年後終於有人搵我拍電影,我嘅起步就係咁。」蝦條哥更形容︰「YouTube可以訓練返新一代新媒體嘅人,但係就唔係訓練舊媒體嘅人囉。」他又以游學修為例,認為他涉足新舊媒體,可以將各類優點融會貫通。曾自資拍攝《極鬪》電影的獨立製作人梁成致(Sam哥)稱有看過游學修的YouTube片,亦覺有趣:「你有劇本有故事,點樣搵演員、發行跟住再安排拍攝團隊,拍完仲有後期,其實都係艱巨工作,YouTube片可以一、兩個人表達有趣故事 。」
談到新舊交棒,田啟文則謂︰「我哋有乜嘢交畀佢啫?冇嘢交,交嘅只係一啲經驗。我覺得反而係嗰團火,你要有鬥心好想做,然後過程裏面肯去突破,唔係一定要聽舊有模式嗰啲人,因為嗰啲係經驗過咗去,我哋𠵱家要係現有基礎上去突破。」陳健朗則認為最重要是創作者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