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識黃霑,也沒想過今天要寫他,只是一覺醒來看新聞,有人說電影《理大圍城》可能「煽惑他人憎恨特區和中央政府,違反國安法」,我就想想影視娛樂作品中,還有什麼漏網之魚?靈光一閃,憶起霑叔包辦曲詞的〈黎明不要來〉。
人人知道〈黎明不要來〉是1987年電影《倩女幽魂》插曲,但實際上黃霑在1984年已寫好了,只是沒發表。當初更鮮為人知的,是這首歌像暗寓六四的〈人間道〉一樣,充滿刻意經營的政治隱喻。
在港台節目《文化樹下》,黃霑直接披露「不許紅日教人分開」一句的隱義:「其實好笑,『不許紅日教人分開』係有一個大家都唔知道嘅意思,當時好多人移民,我冇晒朋友,啲朋友去晒加拿大,就係『紅太陽』要照住我哋!大哥,好忟憎!」
正是1984年,鄧小平與戴卓爾夫人簽訂了今天被中共定性為「歷史文件」(即廢紙)的《中英聯合聲明》。明白詞人的動機後,再聽〈黎明不要來〉,即發現此曲的確完美演繹香港80年代的紙醉金迷,借來的運氣,黎明前的浪漫,轉眼終成泡影。
「黎明請你不要來,就讓夢幻今晚永遠存在」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共產黨請不要來,就讓英殖香港永遠存在」。末句「別讓朝霞漏進來」,分明是提防中共滲透。經黃霑一解,全首〈黎明不要來〉立即變成「抗共歌」,請問有沒有犯「國安法」?
1984年的黃霑,願「黎明不要來」;2021年的黃絲,則期盼「黎明來到」。相隔近四十年時空,兩代人用語相反,願望卻何其相似。究竟黎明應不應來,可能要有金句王黎明的智慧才能作答:「黎明來到的香港,就是黎明未到的香港。」
黃霑愛國,但早年不認同中共,六四後還找林夕、林振強等人寫聖誕歌惡搞共產黨。90年代中期,他似乎不再依戀悠悠良夜,拒絕沉醉夢幻感覺,反而華麗轉身迎接太陽。箇中心理曲折,我不認識他,就不評論了。
黃霑費盡心思,嘗試「現代化」中國舊文學,又為香港人填了許多好詞,完成時代賦予他的使命,還是值得感激的。本文寫到半路,我心血來潮:「怎麼突然寫黃霑?」一查他的生日,撞鬼,原來是3月18日,今天正是他80歲冥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