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投機客】調整撈底正確心態 - 灝昇

【八十後投機客】調整撈底正確心態 - 灝昇

在股市操作,要數最難,但最多人喜愛操作的一段相信是撈底。我們常常聽到要順勢而為,但偏偏在撈底這項逆勢操作中十分執迷。當中少不免因為錨定效應(Anchor effect)的影響。當進行投資決策時,心理上很容易以過往價格作為參考點,比較股份現在價格和過去一段時間的價格,去決定股份現在價值是高是低,但理性一想,在一個跌勢中,股價在任何時候都比之前瘋狂的牛市期間便宜,今天的低位可能是明天的高位,所以愛股的股價已經跌了很多、現價比之前已經便宜很多等等,其實都不是應該撈底的原因,反而隨時讓你越撈越低。

撈底並非不可,因為人性如此,亦無可能禁止自己去撈,但要撈底,必須先制定撈底的策略和調整自己的心態。第一步,你必須知道自己撈的是甚麼長度的底,是為了一天半天的短炒,還是一、兩個月的持貨,還是長揸到底留畀孫子的家傳之股。要是短炒為主,入市的準則應着眼在趨勢的動力上,判斷當下是跌勢的中段還是末段,往往在末段期間,各種區間指標都出現超賣,趨勢指標則會處於極端數值,才代表市場下跌動力接近完成,才有值博空間,在中段常出現一些未超賣的反彈,往往令人想入非非,但結果都係跌跌不休,所以對短炒而言,要撈到底,反而是應減少出手次數,靜待超賣出現。

至於是以更長投資年期為目標的投資者,以風險/回報比來看,所謂的「底」比短炒炒家而言範圍更闊,因為入市目標決不在於數十巴仙,那麼去撈底時面對的止蝕/捱價空間亦可以更闊,變相亦毋須精準捕捉最底,反而靜待股價完成超賣,再出現一底高於一底的底部形態,才出手捕捉,遠比盲頭烏蠅般在跌跌不休的市況中試錯來得好。

灝昇

fb.com/speculatorju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