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堪重拾 - 古德明

往事不堪重拾 - 古德明

開收音機聽新聞,首先聽到一首《人生何處不相逢》:「跟你共聚,重拾往事……」真是有趣。

「拾」是「撿起」,如「道不拾遺」、「拾金不昧」等。「拾人牙慧」是「拾」字少見的比喻用法,但也有「撿起」的意思,指拾起人家口裏吐出的東西。至於往事,司馬遷於《史記》卷一三零自言寫作用心:「述往事,思來者。」歐陽修《訴衷情·眉意》寫閨中女郎的愁緒:「思往事,惜流芳。」中文怎會說「拾往事,思來者」或「拾往事,惜流芳」。

現代漢語則顯然無事不可「重拾」。二零一九年七月一日,香港民憤彌漫之際,市長鄭月娥說:「我和整個政府一定會加倍努力,讓大家重拾信心。」二零二零年八月十八日,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所長陳文琪應賽馬會慈善基金之請,主持講座,講題是:「重拾進食樂趣。」十一月二十五日,臺灣《青年日報》還有新聞標題說:「拜登總統新內閣成形,重拾多邊主義。」但為什麼信心不是「恢復」,樂趣不是「重享」,主義不是「再行」?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世界大戰結束不久,蔣介石「電請美軍報紙轉致對美軍來華作戰之謝忱」說:「貴軍不久將返祖國重享家園和平生活之樂。」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他呼籲國軍與共軍作戰不要氣餒,講詞就以「恢復信心」為題。他死前一定還希望中國大陸再行三民主義。

但現代漢語人似乎覺得「重拾」才夠文藝。於是女戲子楊千嬅要「重拾入行初心」,商務印書館有書教人「重拾優雅」等等。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