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嘆溝通無門

區議會嘆溝通無門

政府2015年施政報告提倡親水文化及近水活動,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及南區區議會去年提出跨區共同動議,倡建立65公里長連貫海濱的港島環島徑,涉及78個景點及20項改善建議,包括開放中區軍用碼頭。推動建議的中西區區議員黃健菁表示,推動開放碼頭難度最高,因區議會角色被動,「冇對口,說服唔到佢哋(解放軍)」。

黃健菁表示,65公里長的港島環島徑環繞港島一圈,涉及20項改善建議,由港島四個區議會聯同倡議,料打通全條環島徑或需時五年以上,但指因政府有意增加海濱開放,有信心可爭取有關部門落實改善建議,例如在上環信德中心加設行人通道,以及擴闊西區食水賣水站旁的行人徑等。

但她憂慮,軍用碼頭將會是打通環島徑的障礙,「(觸醮)危機最大」,因區議會沒有角色與駐軍溝通,「淨係可以靠區議會文件」,但不會知道駐軍會否閱讀文件。她指出,不少人途經軍用碼頭位置,故開放該處海濱亦屬「比較重要」,途人過去亦可自由通過碼頭,現時封閉,「一般市民會有少少難理解,因為一直有用開」。

碼頭阻環島徑連貫性

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指,區議會討論港島環島徑建議時,有向保安局查詢開放碼頭進度,僅獲回覆已移交駐軍並由駐軍決定。當年填海的初衷是供公眾使用,碼頭是港島環島徑的重要部份,若未能打通便影響海濱的連貫性。

翻查政府文件,拓展署早於2002年一份關於填海的文件提到,據當局規劃意向,軍用碼頭在毋須作軍事用途期間,可開放予公眾使用,並作為日後海濱公園的一部份。四區區議會的倡議包括遷移西灣河水警基地,並改善多段行人徑和指示設施。倡議項目的「創建香港」去年曾進行網上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者支持港島環島徑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