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轟新通識違教改

中學校長轟新通識違教改

【本報訊】教育局早前提出改動高中核心科目的課程和考評,引起學界眾多質疑聲音。中學校長會榮譽總幹事黃謂儒繼上周撰文質疑有關改動屬「長官意志」後,昨日再撰文質疑,經刪改後的新通識科能否肩負當年教改時訂下的目標。

稱指摘對教師欠公道

教育局對取代通識科的科目暫名為「重新冠名科目」,黃謂儒指出,即使當局指稱新科目將貫徹現行通識科課程理念,但從早前的修訂文件及課程簡介會中均可見,新科目課程內容有大量調整、教學時數大幅刪減,考評方式大幅改動,要求學校下學年初於中四開展新科目,或過於匆忙。

新科目取消獨立專題探究(IES),但黃謂儒指出,佔通識課時三分一的IES正是當日通識科的一大特色,其目標旨在提供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並幫助學生發展高階思考能力和溝通能力,10小時的內地考察恐難以取代。

他認為,刪除IES雖可減省學生的學習時間與心力,但亦令有關學習目標就此落空,「二十一世紀香港教育推行改革時,有其整體目標,通識科在當中肩負重要責任。若教育改革的目標今天仍然生效,『重新冠名科目』如何承接?」

教育局早前在未有嚴謹學術研究支持下,批評現行課程「容易被少數人士自行解讀演繹,推行出現異化」。

黃謂儒反駁,當局過往多年來一直透過視學及校外評核等方式監察通識科發展,以往的文件中亦從未有對通識科課程設計或教學作強烈非議,此時突如其來而又沒有根據的指摘,對全港通識教師來說有欠公道。

教育局辯稱,課程發展及修訂有其既定機制程序,政府去年11月公佈改革通識科主要方向,課程發展議會和考評局隨即成立「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委員「全是教育專業及社會各界具代表性的人士」,「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