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來香港,她應該在蘇格蘭駕着救護車接送武肺病人,30歲準東奧場地單車代表李海恩(Jessica),10歲移居蘇格蘭,長大後做過急救員、大學划艇代表,造就今日勇於追夢,昔日揸四個轆救人,三年半前訂婚後隻身回港改踩兩個轆為港爭光,同樣值得掌聲。
記者/攝影:徐嘉華
來自格拉斯哥的Jess,來港前因急救工作時常出入急症室,跟應屆港姐謝嘉怡出身接近,後者參選前是蘇格蘭手術室護士,訪問由八卦問題開始,純粹滿足小記好奇心:「由她去年當選港姐後,已有很多人問我認不認識她,雖然我有不少蘇格蘭醫護朋友,但真的不認識香港小姐,真是不好意思。」
可能10歲就跟父母及妹妹移居格拉斯哥,Jess的鬼妹仔性格十分討好;小記見到她項鏈上掛着的戒指閃閃發亮,她沒半點彆扭,開心分享跟北愛未婚夫Pete的點滴。為了單車,也為了東京奧運入場券,她在2017年中變賣蘇格蘭所有財物,包括私家車,亦暫別未婚夫隻身返港,此刻回頭,她說:「你要我再選20次,我都會這樣選。」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當時若我沒有來香港,現在一定仍在蘇格蘭做救護,其實疫情期間我很難過,聽聞有三位舊同事因染疫離世,真的很sad。」Jess在2017年底來香港前,是蘇格蘭一名醫務輔助實習員,工作範圍包括駕駛救護車、急救,連接生也做過。
訪問在城門河上的香港划艇中心,Jess自幼課餘要在父母於蘇格蘭開設的唐人餐館幫忙,到2009年入讀格拉斯哥大學才有空玩運動,一玩就是最辛苦的划艇,亦為場地單車打好底子:「當時每朝早上四時就要起床,下雪也要下水練,下課後下午4、5時再練。」她笑說:「我大學玩划艇時只有57公斤,但我記得來到香港騎單車,當時強壯了點,沈教練(沈金康)第一樣要求我做的就是減肥(現約67公斤)。」
2013年格大畢業後,Jess去了一間法國餐館做廚師,一做兩年,她的短途場地單車起點在她畢業後,2014年格拉斯哥因辦英聯邦運動會,在當地建了一個單車鑊場:「其實玩划艇時我都有騎單車做交叉訓練,後來格拉斯哥興建了鑊場,有划艇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試玩場地單車,就這樣開始了。」Jess在2015年在格拉斯哥另一大學(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學)修讀急救護理學位,邊讀邊實習邊練習:「選擇再進修的原因純粹是很想幫人,工作時通常2至3人出差,輪流駕駛救護車或在車廂急救,亦試過幫忙接生。」
Jess記得那時急救實習跟單車訓練的日程十分密集,1星期跟蘇格蘭隊練6天,每遇急救上通宵更晚七朝七,她會早上七時下班後立即更衣去練車,之後回家補眠,晚上七時再上班,還未計參加英國本土的比賽,真的身心俱疲,看在未婚夫眼中,心痛難以言喻,即令Jess二選一,亦成就了於2017年底來港「搵食」。
小記一臉問號,當時Jess已26歲,有喜愛的急救工作、有愛錫自己的未婚夫、家人全在蘇格蘭,但她選擇來香港踩單車,原因兩個字:奧運。24歲才開始練場地單車,當時只有英國本土賽經驗,但已想着東奧,她說:「那時我已26、7歲,英國單車隊肯定不要我,只好試試香港隊,現在回想真的有點大想頭,想用3年時間爭取2020東奧資格,我都覺得很荒謬。」
得到未婚夫全力支持,Jess即時寫信自薦到香港單車總會,等了六星期,總教練沈金康回信叫她盡快到港做科研測試,她選擇自費在蘇格蘭做,將報告寄給沈教練,最終過關,Jess立即賣掉家當,交代一切包括暫停急救實習,之後買機票返香港。
由蘇格蘭玩業餘單車到港隊1星期練足30小時全職單車,Jess憑划艇學來的刻苦精神很快就適應,過去三年多在比賽中跌跌撞撞下累積經驗,最為人熟悉一次是2019年3月波蘭世錦賽,她在凱林賽次圈跟荷蘭車手出現碰撞後連人帶車墮地,她隨即起來,並提着單車走到終點,賽後要送院做手術,養傷10天後才能回港。
這三年來有幸跟奧運獎牌師姐李慧詩南征北戰,Jess感激師姐處處分享,令自己少走冤枉路,更感恩能分享師姐取得凱林賽及爭先賽各兩張東奧入場券,能在眾隊友中憑較佳戰績受惠;唯一控制不到是疫情令東奧延期,對場地單車全職年資尚淺的Jess來說是福不是禍:「過去一年像練了四年這麼多,我多練了體能、控制單車的技術及自信心也有提升,尤其以前在凱林賽遇不少意外,自信心減弱不少,這年的力量及自信都增長了。」
Jess三年多前為東奧隻身來港,現在東奧能否如期舉行仍未肯定,她不想為此煩惱:「這一年有過無數猜測,抗疫疲勞外,等待東奧也很累,但有沒有東奧都要做好自己,Pete會支持我。」
項鏈上的訂婚戒指閃閃發亮,今年8月東奧後,Jess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跟Pete成婚,實現因東奧延期一年的結婚承諾,之後是回格拉斯哥完成急救實習還是繼續騎下去?爽朗的Jess說:「屆時動力在哪就去哪。」